向长河(国际问题学者)
城市接二连三“破产”,群众罢工、示威不断,治安恶化以及拥挤的监狱……曾经绅士派头十足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如今的境遇让人嗟叹。
英国最大工会Unison的最新一份报告就称,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三个地方政府未来一年,面临43亿英镑(56亿美元)的财政缺口。如果没有额外紧急资金来填补,“存在地方政府广泛崩溃的严重风险”。具体来说,包括第二大城市伯明翰在内的一系列英国城市,事实上已经“破产”。还有更多英国城市,正在排队“破产”中。
伯明翰于2023年9月就宣布“破产”。直接原因是政府无法承担巨额的“同工同酬”索赔负债,该负债高达6.5亿至7.6亿英镑。伯明翰政府支付了11亿英镑的赔偿金后,赔偿责任仍在以每月500万至1400万英镑的速度增长。此外,社会护理支出增加、企业税收减少和高通胀也是导致“破产”的重要因素。
诺丁汉市是英国重要的工业城市,是仅次于伦敦的第二大贸易集散地,于2023年11月宣布事实性“破产”。主要原因是社会福利和针对无家可归者的救济开支不断扩大,同时通货膨胀,加剧了财政压力。
此外,由英国47个地方政府组成的“市政当局特别利益小组”警告,英国将有超26个地方市政委员会在未来两年内面临事实性“破产”风险。
地方如此,国家财政也好不了多少。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7月份上台时发现其接手了一个“烂摊子”——高达220亿英镑的财政亏空,政府继承的是沉重的负债。面对前政府留下的“经济黑洞”,斯塔默日前再度公开警告:英国人要过“苦日子”了。
据英国下议院图书馆网站公布的数据,2023-2024财年,英国政府财政收入约为1.09万亿英镑,支出却高达1.21万亿英镑。截至2024年8月,英国还存在超过2.5万亿英镑的债务,英国民众人均背负的债务高达37900英镑。
在“日不落帝国”的巅峰时期,英国的经济实力在全世界一骑绝尘。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840年其工业生产占据全世界的45%,成为了“世界工厂”。凭借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总面积超过330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英国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大国和世界最大债权国。英镑作为世界主要货币,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被广泛使用。
两次世界大战让英国遭遇重创,其殖民地纷纷独立,“日不落帝国”瓦解。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倒退为“欧洲病人”,经济增长停滞,GDP先后被日本、德国、法国超越。1975年,英国通胀率高达24.2%。
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英国经济从80年代初期开始逐渐复苏。英国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与升级,金融、服务业等领域得到快速发展,伦敦成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撒切尔夫人改革让英国发展态势再度上扬,其势头存续了30年上下。但十几年前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全球产业转移,让英国的发展再度发生历史性转折,调头向下。英国“脱欧”是其中的一个表征。
而今的英国,产业空心化是其最大的问题。新世纪以来,英国走了一个类似美国的路子,去工业化趋势明显,但其科创产业又远比不上美国。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让英国产品在全球市场中越来越没有竞争力,许多世界知名的品牌悄然没落。
拿“破产”的伯明翰来说,这里曾是大名鼎鼎的汽车城,赫赫有名的路虎汽车、劳斯莱斯汽车、捷豹汽车的总部就在这座城市。而今,这个英国的璀璨工业明珠,却成了英国的一个大黑洞。
“破产”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此陷入螺旋下降的负循环。政府“破产”通常意味着无法平衡收支,政府无钱进行投资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导致公共投资减少、私人投资受抑制、税收压力上升等一系列问题。
开源不成只能节流,政府只好削减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降低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影响民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此外,经济增长受限和财政紧缩可能导致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上升,群众不满而走上街头,形成新的负循环。
为维持开支,政府只好寅吃卯粮卖卖卖,或是削减开支砍砍砍。
按照Unison的报告,很多英国地方政府为了筹集更多资金,不得不开始出售手里的土地和资产;然后,大幅削减垃圾处理、图书馆开放以及公共厕所等基本服务……曾经绅士派头十足的英国人,不得不面对下里巴人的环境。
回望大英帝国过去两三百年的历程,不由得让人嗟叹。纵观世界风云,类似英国这样发展跌宕起伏的例子不少,从西班牙到葡萄牙,从荷兰到南非……这些国家都曾一度辉煌,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都没落了。
如今的英国虽然在金融、教育、科创等一些方面在世界上尚有一席之地,但是能不能有类似“撒切尔夫人中兴”那样的扭转,就很难说了。英国的前景何去何从,可能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