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大运河畔,玉带河大桥东侧,今年多了个“大气球”,不少市民好奇:“这到底是干啥用的?” 9月12日上午,中铁十六局集团举办首都国企开放日活动,邀请上百位居民探访“大气球”内部。原来,“大气球”里面正在进行海绵城市工程施工,完工后可大幅减少这片区域污水溢流入河的次数,一定程度上解决区域极端降雨天气下形成的内涝积水问题,进一步改善大运河水质。之所以要给工地上罩一个“大气球”,是为了从源头解决扬尘、噪音等一系列问题,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77岁的袁倩华曾经在北京中心城区住了50多年。19年前,她为了找个环境清幽的地方养老,在大运河畔买了新房,一直住到现在。“大气球”所在的位置,就在小区旁边,“孩子们来看我,开玩笑说,小区旁边要盖个剧院。”袁倩华介绍说,附近的居民们也都很好奇,有的说里面是篮球馆,还有的说是游泳馆。中铁十六局项目管理人员表示,首都国企开放日活动通知发到运河湾、星河苑社区后,居民报名相当踊跃。 走进“大气球”内部,戴着安全帽的居民们纷纷掏出手机拍照、录像,还有的居民化身“记者”采访起了现场工作人员,“这是怎么吹起来的呀?”“赶上冬天下大雪,会不会压塌了?”“完工以后,这‘气球’还拆吗?”……中铁十六局项目相关负责人耐心地解答居民们的疑问。 这是北京首次将全封闭、大跨度气膜技术应用到项目施工阶段。“大气球”长165米、宽80米、高37米,气膜展开面积达21000平方米,是目前全市面积最大的基坑气膜。更令人惊讶的是,“大气球”内部并没有梁柱,也就是说,它完全是靠鼓风机吹起来的,通过智能化设备控制内外气压差;它的材料也非常坚韧,经过测试,顶部可以承受住1米厚的积雪;预计明年春天,建设单位将把它拆除。 这个“大气球”还是全国首例应用于施工全周期的基坑气膜。从项目启动到完工,所有施工都在气膜内完成,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施工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将气膜措施效益发挥到最大。根据测试结果,“大气球”的防尘效果可达90%以上,噪音降低率达71%以上。 “大气球”内部,深15米的基坑已经开挖完成,工人们正在进行垫层铺设,再过几天,一个完整的塔吊将会在基坑中竖立起来。负责人说,这处藏身地下的海绵城市工程,满负荷可以储存超过11600立方米的雨水。项目完工后,裹挟着泥沙、碎石、大量有机污染物的初期雨水,将在这里经过初步分流、沉淀处理,之后用于河道景观或植被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