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宁晚报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胡慧
九月份开学季,又有一批孩子进入幼儿园,孩子在幼儿园不睡午觉的问题,对家长来说可能是仅次于“孩子不好好吃饭”的问题。下面就来分析一下,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不睡午觉的关心算不算多虑,以及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一难题。
一、不睡午觉会影响长身体?
午睡,是保证孩子睡眠充足、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措施之一。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上午参加各种游戏活动和运动后,身体容易疲劳,科学适当的午睡有益于身心健康。
那么,“不睡午觉会影响长身体”的说法正确吗?其实,这种说法有待商榷,对于那些不需要午睡的孩子,不睡午觉基本没有影响。因为影响孩子生长发育的问题有很多,比如遗传、饮食、生活环境、心理状态等,临床中发现很多孩子看起来“一点儿都没长”,但生长发育曲线画出来是正常的。所以,家长们只需要持续关注孩子的生长曲线,凭“事实”说话,而不是根据孩子睡不睡午觉来做推测。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推荐3~5岁的小朋友每天睡10~13个小时,少于8小时或者大于14小时都不太推荐。睡眠时间的个体差异非常大。简单来说,其实大多数孩子到了5岁左右时,基本已经不怎么需要午睡。再大一点的孩子午睡,更多是缓解白天学习、活动等杂务带来的困倦。只要孩子白天精力充沛,就说明他的睡眠质量是不错的,如果中午实在不想睡觉也并不困,就不必强求。目前,科学上并未发现睡午觉对身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所以家长不必为孩子不睡午觉而过分焦虑。
二、不睡午觉说明不能适应集体生活?
“不睡午觉说明孩子不能适应集体生活?”这明显是偷换概念。孩子能不能适应集体生活,需要综合考量社交能力、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而且判断一个孩子的发育水平,不能单看身高、体重,还得结合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交等方面综合评估。
父母在担心“别人的孩子都睡午觉而我的孩子不睡午觉”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是在担心“我的孩子跟别人不一样”。“随大流”确实能让家长们更有安全感。然而,我们希望别人喜欢自己,想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100个人眼里就有100个“我”。所以,活在别人的评价体系里会非常累。
孩子的思想和性格尚未发育成熟,当他人表达对孩子的不满时,孩子一样会感到压力。
作为家长,遇到类似的情况,首先应该与孩子站在一边,让他觉得自己是有依靠、有支持的。同时,最好能够和孩子分析,自己的态度可能会给别人造成什么影响和困扰,然后,引导孩子做出选择,并且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如果碰壁再调整。
三、良好沟通可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
老师当然希望孩子们午休时都能自觉睡觉,不吵闹,但有些老师关心的重点其实并不在于“睡午觉”,而应该是“不吵闹”。所以,在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过程中,家长与老师的沟通也很重要。
首先,家长应该先跟孩子谈谈:他究竟是不想睡午觉,还是想睡午觉但受到了某些影响?如果孩子确定只是不想睡午觉,那么可以和孩子约定:可以不睡,但不能发出声音影响别人。
如果孩子答应,家长再跟老师聊聊:表达对老师工作的理解,同时照顾那么多孩子很不容易;自家孩子不午睡,给老师带来麻烦,非常抱歉;已经跟孩子商量过,他仍然不想午睡,但保证不发出声音,不影响其他人午休,也不影响老师工作;最后,请求老师在午休期间让他在一旁做其他事,比如玩彩泥、画画。观察几天,看孩子是否能遵守约定保持安静,再视情况进行调整。
对幼儿园老师来说,不午休的孩子很常见,家长采取这样的沟通方式能让老师明白:家长并不是一味地压制孩子,或者宠着孩子给老师制造麻烦,而是理解老师的工作,通情达理,希望跟老师配合,引导孩子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
说到底,午睡的最主要目的是缓解疲倦、恢复精神,不需要太在意。一个愿意遵守约定的孩子,将来更容易教育引导;一个积极沟通的家庭,必然是老师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