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的长板在于拥有建发、国贸、象屿这三剑客,在国内的供应链服务领域几乎是‘扫平天下’的。”在9日举办的2024供应链合作创新大会上,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这样评价厦门在供应链领域的地位。
从这个角度看,与第二十四届投洽会同期举办的供应链合作创新大会,确实是行业内一场名副其实的“华山论剑”。与会嘉宾从不同视角,带来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共谋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合作等议题的深刻洞见。
对厦门而言,大会带来前沿思考、先进实践、学术观点以及对中国供应链未来的期待,是目标也是航向。
“随着全球化与国际贸易的新格局形成,出海已成为许多企业的战略选择。厦门,作为历史与现代的交汇点,其独特的海洋文化与供应链优势,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肥沃土壤。”财经作家吴晓波口中的厦门供应链优势,近年正在为更多人所知。
大会重磅发布的《全球供应链发展趋势蓝皮书——新时期高效韧性供应链打造》,也将厦门作为典型案例,从行业角度解读了厦门供应链的高质量生态圈——拥有供应链相关企业2.3万家、2023年销售额突破4万亿元、中国供应链服务“四巨头”中三家(建发、国贸、象屿)来自厦门等,进一步彰显业界对厦门供应链高地地位的认可。
“厦门整个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的结合已经做得非常不错,在平台方面设置了基金、数字化平台,同时也设置了一个科创中心,这些都是为了发展供应链的韧性。”在德勤中国副主席施能自看来,厦门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要让国内其他城市能够去借鉴对标,共同发展供应链的未来。
与中国合作51年,巴西的淡水河谷已向中国运输超过30亿吨铁矿产品。顺应中国以创新为驱动力、以绿色低碳为底色的新型工业化,淡水河谷开发了一系列创新脱碳解决方案,其“低碳伙伴”里也有厦企身影。2022年,淡水河谷、三钢集团与国贸股份签署谅解备忘录,三方寻求专注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炼钢方案。
安全、绿色、智能,被普遍认为是当下供应链行业的关键词,也在本次供应链合作创新大会上被行业嘉宾反复提及。在加快提升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的前提下,绿色化、智能化成为业界为厦门供应链高质量发展开出的方案。张威建议,厦门要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加快数字贸易创新发展,优化数字化营商环境;大力发展绿色贸易,深入推进零碳排放的综合保税区建设;积极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东南亚、非洲等重点区域和国家布局,推动产业链多元化发展。
在深谙创新就是生命力的厦门,供应链数字化、绿色化的探索起步早、经验足。建发“纸源网”、国贸“云链”、象屿“屿链通”等产业供应链运营平台,供应链网络已遍布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数十万家上下游企业;在绿色供应链方面,厦门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绿色供应链试点,推进制造业新兴优势绿色供应链建设,推动上下游企业融入绿色供应链同样成果显著。
“数字供应链不仅仅是数字化改造,不是说新增一个信息化系统,产品‘上云’就叫数字化,它实际上是生产方式的改变,是经营方式、管理流程的再造。”经济学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直言,“这一轮数字化供应链对整个行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面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新趋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共赢新蓝海,厦门如何进一步撬动发展潜力,推动供应链数字化、绿色化脚步提质加速?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宋华认为,供应链新质生产力的“新”,核心在于以数字科技推动供应链创新,这种生产力不仅体现在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响应速度上,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价值共创,推动整个产业生态系统的升级与转型,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
紧扣“链通全球、数智赋能、绿色低碳、高附加值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新质生产力关键词,厦门着力发挥供应链在创新生产要素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助力产业链提质增效。按照不同供应链的特性,鼓励企业制定差异化的供应链脱碳减排方案,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立有效的减碳计划或加入有资质的第三方建立绿色供应链认证体系。
奋进的厦门供应链也承载了更多期待。在《供应链攻防战》作者林雪萍看来,天生具备出海的优质基因、拥有丰富供应链建设经验的厦门,将有望成为中国全球出海供应链合作创新服务产业的“聚集地”和“急先锋”,与时代同向同行。
(厦门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睿 林露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