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他们把青春献给了讲台,他们把爱心留给了学生。他们初为人师,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就献给了教育事业。他们热爱着这份职业,正努力着将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时值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澎湃新闻推出“青春华章·青春正澎湃”特别策划——初为人师,向这些坚定选择了教育事业的新生力量致敬。
过去十几年,身为体育生的宋雨涵,没有一个训练日偷懒,“怎么能跑得更快”是他最常思考的问题。过去一年,宋雨涵最常琢磨的问题变成:“如何设计出一堂高质量且学生感兴趣的课?”
去年9月,宋雨涵完成了从体育生到体育老师的角色转换。
今年教师节前夕,“新手”老师宋雨涵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过去他更多专注于自己,每一次比赛、每一秒提速。当老师后他才体会到,见证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带来的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而能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也是在延续他对体育的无限热爱。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实验学校体育老师宋雨涵(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延续对体育的热爱
从小宋雨涵就活泼好动,最初接触体育是在小学运动会,因为跑步速度快,被老师选中参加训练。到了初中时,宋雨涵在运动方面的天赋愈发凸显,他主动找到当时的体育老师报名加入了校田径队,并选择主攻200米专项。
当时宋雨涵正值生长发育期,他的体育成绩在初三达到巅峰,教练对他满怀期待,所有人都觉得宋雨涵的黄金期来了。然而,就在那年参加区运会时,宋雨涵跑过弯道进入直道,大腿突然拉伤,他重重摔倒在地。伴随着伤痛而来的,是无限的懊恼和沮丧,“那明明是最有希望拿奖牌的一次”。幸运的是,经过漫长而痛苦的康复训练,宋雨涵逐渐走出了伤病困扰,并作为体育特长生被心仪的高中提前招入。
自律坚韧是宋雨涵高中三年的主旋律。几乎每一天,宋雨涵都更加刻苦地训练,他听从教练安排,从不偷懒。他想跑得更快一点,更远一点,实现更大的梦想。但也是在一次次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中,宋雨涵旧伤复发。
“这次没有像剧本里通常写的那样,伤病康复、重返赛场、赢得金牌。”那一次的伤病足足困扰了宋雨涵两年半的时间,直到他高三那年才有了恢复的迹象。
高考这一年,宋雨涵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因为体育特长生的身份,宋雨涵需要把大量时间放在训练上,功课只能靠晚上放学时间恶补。体考前夕,教练怕宋雨涵再次拉伤,只能带他去医院打了封闭针。宋雨涵当然知道封闭的危害和副作用,但是他别无选择。好在一切顺利,最终宋雨涵拿到了96分的体育分,加上455分的文化课分数,他如愿考上了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
大学四年的时光转瞬即逝,从北体大毕业的他,带着更完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到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实验学校。因在实习期间表现优异,去年9月,宋雨涵被正式聘为该校体育教师。
“作为一名老师,可以见证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看到学生们在自己的教导下逐渐掌握知识、技能,从懵懂无知变得懂事成熟,这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今年是宋雨涵成为老师的第二年。这一年在和学生们的相处中,宋雨涵获得了与过去得到奖牌不一样的成就感。
为了更好地教导学生,宋雨涵仍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课标。与此同时,宋雨涵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训练,他也在学习新的运动项目和技能,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这份职业延续着他对体育的无限热爱。
宋雨涵(左二)带学生上课。
第一堂课
宋雨涵无法忘记入职后的第一堂课。这份难忘不是来自“初为人师”的激动,而是挫败感。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习,宋雨涵自认已准备充分。他带着完善的教案,信心满满地在操场上等待上课铃声响起,他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所准备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们。当学生们排好队站在他面前时,宋雨涵既紧张又兴奋。
相比于其他学科在室内授课,体育课有其特殊性。不仅涉及到安全问题,学生也更容易在课堂上出现不听指挥,随意讲话、打闹的情况。这是宋雨涵第一次独立授课,不难预料,这个年龄不大的娃娃脸老师,没有“震慑”住这群青春期的孩子。学生们愈发活跃,正常的课堂秩序难以维持。
“更可怕的是,本来准备得很充分的体育知识和动作技能,那一刻也在脑海中变得模糊不清,说话都磕巴起来。”课前的那股自信和冲动荡然无存,在局促不安中,宋雨涵结束了自己的第一堂课。
反思过后,宋雨涵得出结论,还是因为自己缺乏对课堂及学生的掌控力。对如何有效地教授体育技能、组织教学活动缺乏经验,不知道怎样讲解动作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对教学进度也把握不准。
从那天起,“如何设计出一堂高质量且学生们感兴趣的课?”成为宋雨涵最常思考的问题。
把自己当成学生
为了找到答案,宋雨涵常把自己当成学生去思考:如果老师讲的课我不喜欢怎么办?
宋雨涵认为,首要问题还是要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这样他们会更有积极性,也会更加专注于教学,课堂纪律也会更好。每节课前,宋雨涵都会提前了解本班学生当天的情况,他也会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制定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在上排球课时,宋雨涵发现学生们对排球的接触程度不同,有些学生可能在课外参加过排球培训班,有一定的基础,而另一些学生从未碰过排球,有的甚至表现出毫无兴趣。他还发现,排球运动中球的速度较快,而且在击球时需要一定的力量,这让一些学生产生了畏惧心理。他们害怕被球打到,不敢大胆地做出动作,尤其是在进行接发球和扣球练习时,这种畏惧心理更为明显。
为了照顾零基础的学生,又不让有基础的学生感到无聊,宋雨涵便将同学们进行了分组,基础较差的同学被带动起来,同时也增强了基础较好同学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宋雨涵还尝试让学生进行小组赛,当他们专注于比赛对抗,畏惧心理也就烟消云散。
与学生建立信任感
在过去一年中,宋雨涵和学生们建立起了稳固而良好的师生关系。他利用每一次接触的机会,尽可能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找到与他们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和他们建立起了足够的信任。
宋雨涵现在带的是初中生,正值活力无限古灵精怪的时候。在宋雨涵刚入职时,班上总会有几个调皮的男孩想和这位年轻的男老师比试一番。
“有一次下了体育课,一名男生找到我,想和我比赛跑200米。一个刚刚毕业的体育教师和一名初中生赛跑,结果基本上是没有悬念的。”那场比试后,这名学生更加崇拜宋雨涵,表达了自己想加入学校田径队的意愿。看到这个男生坚定的表情,宋雨涵好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在后面的日子里,这名男生不仅是宋雨涵的学生,也是他日常训练的徒弟。今年开学,这名男生就升入初二,每一次训练完宋雨涵都会叮嘱他,体育和文化不可分家,要在不耽误学习时间的基础上认真对待体育训练,这样以后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对于自己的未来,宋雨涵也有很多期待。他希望自己可以了解最新的体育教学方法、训练技术和运动科学知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在线教学平台等,丰富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宋雨涵还想改变人们对体育的传统认知,让更多人认识到体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导,培养出更多热爱体育、身体健康的学生,为推动体育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澎湃新闻记者 李文姬 实习生 刘翊阳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举报/反馈

澎湃新闻

1亿获赞 712.8万粉丝
澎湃新闻,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媒体开放平台
澎湃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