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国际学校是北上广中产家庭的“香饽饽”。
每年二三十万元的学费换来的不仅是孩子的精英教育,更是一张通往全球名校的“黄金门票”。
但如今,这种热潮正在悄悄退却,越来越多的中产家庭选择退出国际学校。
究竟是因为学费过高,还是教育质量无法匹配期待?亦或是家长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转变,开始更加务实?
到了2024年下半年,全球经济依旧疲软,中产家庭的钱包越来越“瘦”,日子也越发紧巴巴。
消费降级,已然成为很多人的“无奈之选”,而教育支出,虽然是“最后能砍的项目”,却也不得不开始有所调整。
回想这个夏天,很多家长都会感叹:“月薪三万,连个暑假都快过不起了!”
原本安排的海外游学、各种名师兴趣班,动辄好几万的费用,早已让中产家庭不堪重负。
而为了减轻压力,不少家庭开始取消昂贵的海外行程,选择性地压缩孩子的兴趣班,暑期活动也从“奢华套餐”转为了“经济套餐”。
然而,暑假刚过,国际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就有家长发现了一个更现实的问题,班里的人数明显少了!甚至有些班级,学生直接跑掉了三分之一。
Liliana一家是典型的上海中产家庭,夫妻二人都是高学历,Liliana在一家外资企业担任管理层,丈夫则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
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好,Liliana毫不犹豫地把孩子送进了国际学校。尽管一家人都没有留学的经历,但对孩子的教育规划却很明确,就是将来要冲刺英美名校。
然而,近两年外资企业的业务受到了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Liliana的公司开始裁员,奖金和福利也大幅缩水。
丈夫所在的互联网行业也在面临寒冬,裁员潮随时可能波及他们一家。
孩子课外班的开销、国际学校一年动辄几十万的学费,再加上未来高昂的留学费用,一下子成了沉重的负担。
在压力面前,Liliana和丈夫反复权衡,最终决定让孩子转回公立学校,以缓解家庭的财务压力。
但孩子从小在国际学校的自由学习氛围中成长,突然进入公立学校后,面对严格的学习节奏和考试压力,明显感到不适应。
成绩下滑,学习压力陡增,孩子开始对上学产生抵触情绪。
尽管经济压力有所缓解,但孩子的学习适应问题让他们陷入了新的焦虑中。Liliana感慨道,用现在的话来说,自己的孩子就是中产烂尾娃。
Liliana的经历,是当下许多中产家庭教育选择转变的缩影。
在经济压力与教育竞争的双重夹击下,家长们不得不放下“精英教育”的幻想,开始为孩子规划一条更加高性价的教育路径。
国际学校学费高昂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北上广的国际学校每年动辄二三十万,甚至更高。
再加上学校组织的活动、游学、夏令营等“隐性成本”,让不少家庭逐渐感到“吃不消”。
随着生活成本的上涨,教育成本更是成了压垮不少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仅如此,近年来一些国际学校的“暴雷”事件也让中产家长愈加担忧。
由于运营管理不善或财务问题,一些国际学校突然关闭或停课,给家长和学生带来了巨大困扰。
还有一些国际学校学校曾经承诺的高质量、稳定的教育服务,如今却频频出现教学质量下滑、管理混乱、外教流失等问题。
相关阅读:开学在即,深圳民办No.1暴雷,800多个中产家庭无学可上
曾经被誉为“精英教育”的国际学校,如今却面临着诸多问题,时代的一颗沙子,随时可能降临到每一个家庭的头上。
与其继续负担沉重的学费,一些家长开始转向国内优质的公立学校国际部。
公立学校国际部不仅升学成绩出色,教学资源和管理体系也更加完善,费用却远低于国际学校。
而且,选择公立学校国际部还具有一个优势:
如果留学计划出现不确定因素,学生随时可以退回国内体制内的教育体系,避免陷入两难境地,具有“进可攻、退可守”的弹性选择空间。
与此同时,另一些家长则选择了更加直接的路径,将孩子送到英美的私立学校。
相比国内国际学校,这些英美私校历史悠久,教学质量卓越,升学率也更高。
并且能够让学生更早接触到海外的学习环境和文化,从而为将来的大学申请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这种选择虽然依然需要支付高额学费,但相比国内国际学校的种种不确定性,许多中产家庭认为这种投资更加“物有所值”。
一些家庭则选择了另一种路径:直接退出国际学校,将孩子送往全日制语培机构进行国际课程的学习。
这些家庭认为,在传统国际学校中,受限于师资和教学效率,孩子很难专注于备考。
而在机构里,更有针对性的课程辅导可以帮助孩子少走弯路,高效学习和备考,直接申请海外大学。
这几年,越来越多准备体制外升学的家庭从国际学校退学,将目光转向了全日制的语培机构。
在补习机构全身心投入到各类国际课程、留学语言考试的学习,绕开学校直申海外大学。
这样的行为,也被众多留学家庭称之为“脱产学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语培机构涌现,为雅思、托福、A-Level等国际考试提供全方位的辅导。
许多机构的教师本身毕业于世界名校,教学水平甚至不亚于一些顶尖国际学校。
另外,语培机构的教学节奏更灵活,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补课和调整,比在学校里跟随固定课程进度更具效率。
学生备考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情况,可能需要多次重考刷分。
国际学校的课程安排较为紧凑,可能难以腾出足够时间进行全面的备考。
而在培训机构,一个学生可以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四到五门课程的学习,再留出一年的时间进行补考或强化弱项,在国际学校中这样的安排几乎不可能实现。
虽然意味着放弃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但在很多中产家庭看来,这是一种更为务实和高效的路径。
通过高强度的培训和自我管理,孩子们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升成绩,降低考试风险,最终直奔海外名校。
这种“脱产学习”能够把钱花在刀刃上,不仅节省了时间,也为孩子的未来铺就了更加平坦的道路。
中产家庭的“退场”,不仅是对高昂学费和激烈竞争的反应,更反映出教育观念的深刻转变。
家长们开始更加务实地思考,选择那些更符合孩子成长需求和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教育路径。
国际学校的光环虽不再闪耀,但教育市场的多元化,正为每个家庭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从国际学校到到海外求学再到全日制培训机构,家长们不再盲目追逐“精英”标签,而是理性地为孩子规划更适合、可持续的教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