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瘦、太胖都是营养失调的表现形式,均会在多方面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近日,《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了来自190多个国家超过2.2亿人的体重和身高数据,对体重过轻和肥胖这两种营养失调形式在过去33年(1990-2022)中的全球趋势给出了详细的描述。
这项全球分析指出,体重过轻率自1990年以来有所降低;肥胖成为大多数国家常见的营养失调形式。截至2022年,全球肥胖的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总数已超过10亿,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增长最快!
“胖癌”风险上升,00后是父辈的25倍
“胖癌” 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单一癌症类型,而是与肥胖相关的一系列癌症的统称。2016年,国际癌症研究组织(IARC)刊发的一项研究已表明,超重或肥胖会增加至少13种癌症的发病风险,包括:乳腺癌(绝经后)、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食管腺癌、胆囊癌、肾癌、肝癌、脑膜瘤、多发性骨髓瘤、卵巢癌、胰腺癌、胃贲门癌和甲状腺癌等。
2024年8月,细胞子刊《Med》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从2007年至2021年间,国人的“胖癌”发病率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年增长率达3.6%;而与之对比的是,肥胖无关癌症发病率则保持稳定。更重要的是,“胖癌”发病的增长,在年轻人中尤为明显。
研究分析了我国2007年至2021年间的1414万人,比较了“胖癌”和“非胖癌”的发病率。结果显示,在此期间共有的651342例癌症病例中,48.47%与肥胖有关。12种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肥胖相关癌症的年龄标化发病率每年增长3.6%;而肥胖无关癌症(如肺癌)的年龄标化发病率则保持稳定[1]。
此外,研究还显示,“胖癌”在年轻人中激增,并且在连续几代人中呈上升趋势。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胖癌”的年龄标化发病率的增长呈下降趋势,从25-29岁的15.28%下降到60-64岁的1.55%。说明老一辈肥胖相关癌症是少的。
其中,与1962-1966年出生的人(1964年出生队列)相比,1997-2001年出生的人(1999年出生队列)的相对发病率指数增加到25.07。这也意味着,00后这一群体被诊断为“胖癌”的可能性是爸爸(或爷爷)辈的25倍[2]。
这一巨大的差距,也反映出不同时代背景下,生活环境和习惯的巨大变化。爷爷、爸爸辈的人们生活相对艰苦,体力活动较多,饮食也较为简单朴素;而到了90后、00后一代则成长在物质丰富、科技发达的时代,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随处可得,同时缺乏足够的运动。
腰粗肚子大的人要注意了
肥胖是指可能损害健康的异常或过多的脂肪堆积,是一种由遗传、内分泌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成人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²作为体重分级标准,临床的分级标准为:BMI<18.5为低体重、18.5≤BMI≤23.9为体重正常、24.0≤BMI≤27.9为超重、BMI≥28.0为肥胖。
但现在还有一个指标值得重视,那就是“腰高比”。医生表示,部分人群的BMI值未达到肥胖级别,但四肢纤细、肚子很大,意味着腰高比可能超标了,这种人群有更大的代谢疾病风险。
“腰高比”,即腰围除以身高,反映的是内脏脂肪的堆积。2021年刊发在《BMC医学》上一项350万人的研究发现:“腰粗肚子大”的人患癌风险高,而且腰围越粗,患癌风险就越大。
此外,《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则明确规定,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即为超标。
怎样做才能控制好BMI指数?
第一,应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尽量避免摄入太多油腻的食物,坚持每天摄入粗粮(如:小米、玉米、高粱、燕麦等),新鲜蔬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减少热量的吸收,稳定血脂。
第二,应限制进餐的次数,很多肥胖患者,每天要吃四顿甚至更多,除了主餐之外,还特别喜欢吃零食,嘴巴基本没停下来过,如果无法限制进餐的次数,也就不能很好的控制体重,肥胖人群最好保证一日三餐,尽量不要额外增加进餐次数或吃零食,晚餐7分饱即可。
第三,最好戒掉酒,喝酒也是肥胖的诱发因素之一,因为酒里也含有一定的热量,长期酗酒的人,不仅腹部脂肪较多,而且还容易罹患脂肪肝和高血脂。
第四,最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对于年轻的肥胖人群,最好用无氧运动+有氧运动结合的方式,以促进脂肪的消耗,对于老年肥胖人群,无氧运动负荷较重,身体无法承受,则最好采取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
第五,要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坚持能坐不躺,能站不坐,能动不站的原则,同时不要熬夜,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资料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内分泌微信公众号,舒尔康微信公众号
(大众新闻记者 黄鑫 实习生 张方媛 综合整理)
举报/反馈

大众日报

1324万获赞 44.5万粉丝
“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新闻客户端),是大众报业集团全力打造的新媒体旗舰平台,是全媒体时代的“大众日报”,大平台和大众日报一体化运行。
大众报业集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