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虽然现在的气温热如三伏天,但是却也迎来了白露节气,这可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了。
然而关于今年的白露节气,在民间有一种说法,就是说它和往年大不同,有三大特点,这也导致了今年的白露“很不一般”。那到底又有什么说法呢?白露节气到了,我们不妨一起来了解下吧!
首先,今年是“晚白露”。
白露的时间是在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当斗指庚;太阳达黄经165度就交白露节气了。它是一个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到了白露节气的时候气温进一步下降,昼夜温差大了,这也为形成“白露”创造了条件。
然而在古人看来,白露节气也有早晚之分的。在古籍中就记载: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这也解释了它之所以叫白露的原因。
然而在农历白露不一定是在八月份的,有些年份会是在七月份,因此在七月份的白露就是“早白露”,八月就是“晚白露”。在民间有农谚:“早白露,湿漉漉;晚白露,凉嗖嗖。”
也就是说,在过去民间,白露的时间早晚,在农耕社会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它不仅预示着白露节气来得早,后面的降雨多。而如果白露节气来得晚,那么后面将降温比较快。
而且古人之所以把白露节气分为早晚,那是因为也和农业劳动生产有关。在白露节气前后,小麦就要开始播种了。而在民间就有“七月白露八月种,八月白露早些种。”的说法,这也是古人的经验之谈,是和种植冬小麦有关的。
意思是说如果白露赶在农历七月,种冬小麦可以稍作等待到八月份也不迟;而一旦白露到了农历八月,便需趁早播种,以免后面气温下降快,导致小麦刚出苗不久就降温了,这样对其过冬不利,从而影响来收成。而今年就是农历的八月初五日白露,是属于晚白露了,以此来看播种小麦可不能耽误了。
这一农谚是先辈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反映了他们对季节变化和农作物生长规律的深刻洞察。
在现代社会,虽然农业生产技术有了极大的进步,但这些古老的智慧依然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参考,提醒我们关注季节的更替,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其次,今年白露在“上午”。
在过去关于二十四节气交节的时间点都是有说法的,比如前不久的立秋,就有“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指的是立秋在上午、下午或者是晚上是有区别的。
而关于白露同样也有类似的说法,那就是“上午白露冷飕飕,下午白露热死牛。”这句农谚生动地描绘了白露出现的时间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如果白露是在上午出现,按照老祖宗的经验,可能预示着冬天来的会早一些,人们需要提前准备好迎接寒冷的天气。
而若在下午出现,则可能意味着后续天气较为炎热。今年正好是在9月7日11时11分,迎来白露节气,标志着仲秋的开始,所以是“上午白露”,这让我们在享受秋日凉爽的同时,也不得不为即将到来的寒冬未雨绸缪。
此外,在民间关于白露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即“白露逢单,地下不干;白露逢双,干谷上仓。”古人根据长期观察得出的这一结论,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
白露落在“单日”,可能预示着后续雨水较多,对庄稼生长不利;落在“双日”,则可能带来好天气,有利于庄稼丰收。而今年就是八月初五日,正好逢单日,这预示着后面的降雨多。
虽然这些说法在现代科学看来可能缺乏严谨的依据,但它们却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总结,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一点大家也应该都已经发现了,往年到了白露都已经是秋高气爽的时候了,可是现在还如同三伏天一样。那白露节气气温偏高有啥预兆呢?
老祖宗就留下了一句农谚说“白露没有露,冬雪要堵门。”它的意思是说,白露节气的时候如果气温偏高,还没有出现白露现象的话,那么预示着冬季的雨雪多,雨雪大,同时气温也偏低。
因为通常情况下,白露时节气温逐渐降低,露水开始凝结。然而,今年气温偏高,这一异常现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这种不寻常的气候现象或许并不令人意外。
但它也提醒我们,气候变化正在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并且注意提防极端天气的出现。以上就是关于今年白露节气特点的讲解,对此你们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