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威海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伟,市教育局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邵海东,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宋玉杰,市教育服务中心主任姜风格介绍“十四五”期间威海市教育综合改革发展有关情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发,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深刻把握教育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深刻领悟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重要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
“十四五”期间,威海市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坚持育人方式转变、办学模式创新、管理体制优化、保障机制完善等各环节改革多点带动,系统推进,着力打好“组合拳”,实现了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从“标准规范”到“特色多元”的跨越发展,以改革之力破浪前行,有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书写了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精彩答卷。
把稳发展方向,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健全议事协调机制。切实发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建立健全市委、市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以及党政领导深入教育一线调研、为师生上思政课、联系学校、教育述职五项工作机制,推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更加完善。理顺教育系统党组织架构。将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党组织关系全部理顺到市、区市党(工)委教育工委(党委)管理,理顺高校党组织隶属关系,建立高校党组织理论中心组巡听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党对教育系统各项工作的部署、指导和监督。
建立和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将“两个维护”贯彻到学校办学的各个方面,确保校长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行使职权,推动了党的教育方针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贯彻落实。
坚守根本任务,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格局更加健全
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机制。坚持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每年开展“同城大课堂”思政课活动、宣讲不少于20次。成立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思政课教学比赛,成功打造出一批思政“金课”,并多次入选“学习强国”。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实施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改革,“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8所学校获评国家和省级德育工作优秀实施方案。坚持“健康第一”理念,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全市学生健康抽测优良率、合格率、平均分均排名全省前列,学校体育改革工作经验在全省作典型交流。丰富学生艺术实践,引导每名学生至少掌握1项艺术特长,4所学校获得山东省首批高水平学生艺术团。将劳动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印发实施《威海市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荣成市获评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全国仅4个)。加强学校科学教育,4所学校获评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乳山市获评山东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
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样态。积极统筹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和心理健康五大场域,制定印发《威海市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推动全员参与、全方位推动、全要素协同,将身边散乱的教育资源抓在手,凝聚“家校社”育人合力。
聚焦公平优质,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加快建设
建立“市域统筹、县域共进、全域一体”的推进机制。坚持以市域整体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和“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为驱动引领,由市级层面统一部署,“一县一策”编制时间表、任务书,推动实现政府保障全面落实、教育资源全面均衡、办学品质全面提升。环翠区、荣成市、乳山市在全省率先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评估认定,所辖4个行政区市全部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评估认定,成为全国唯一所辖行政区市全部通过认定的地级市。
坚持城乡教育发展“三个统一”原则。深入实施强镇筑基和强校扩优专项行动,以优质学校为龙头,带动周边薄弱学校、乡村学校组建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和协作区,坚持城乡办学条件统一标准,数字平台统一覆盖,师资力量统一调配,有力缩小了城乡、校际差距,11个乡镇入选省级教育强镇筑基试点乡镇,环翠区张村镇经验做法入选省教育强镇筑基典型案例。
实施融合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学段壁垒,强化资源整合,推动初中学校与优质高中联合育人,创新实施初高中贯通培养科技特长生计划;推动普通高中与高等学校联合育人,指导各高中学校通过大学先修课、综合实践、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与高等学校开展深入合作;推动职业教育建立贯通培养体系,陆续开设“3+4”、“三二连读”、五年长学制专业41个,实现中等职业学校1/3以上的专业与高职、本科相衔接;强化校企联通、协同育人,每年为企业订单培养4000余人,职业教育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获评山东省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市。
探索具有威海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在学校综合督导评价方面,探索实施“综合化+标准化+特色化”的“学校三评”模式;在教师考核评价方面,取消了全市所有公办普通中小学校和校长的行政级别,建立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校长选聘机制;在深化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方面,改变单纯以分数为依据的招生录取办法,以“一依据,两必备”为原则,建立了综合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招生新模式。
关注民生热点,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显著增强
“双减”改革持续走深走实。着力解决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校外培训负担问题,全面普及校内课后服务,不断丰富“课程超市”,累计发布各类素质课程3930门,供学生、家长选择,相关经验入选教育部第13期《“双减”改革各地动态》;开设“威海名师辅导讲堂”,遴选名优教师450余人,每周跟进教学进度开展重难点知识讲解、考前辅导,供有需求的学生、家长、教师课后时间免费使用,切实减轻家长负担;持续加大校外培训治理力度,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到95.95%;创新实施校际均衡专项招生计划,有效缓解中考焦虑。
学生饭菜质量大幅提升。聚焦学生“舌尖”上的安全和质量问题,首创中小学食堂“标准食谱”,建立全市统一管理的学校食堂大宗食品原材料供应“品牌库”,实现“同道菜、同口味”;合理调整饭菜价格,严格控制食堂年度净利润率不得高于3%,实现“小提价、大提质”;全面落实师生同餐,实行学校安全员“试菜”、机关干部和家长代表定期“陪餐”制度,实现“严监管、共监督”。
“阳光招生行动”全面覆盖。聚焦中小学、幼儿园“择校(园)热”“报名难”等问题,搭建威海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服务平台系统,打通教育、公安、民政等9个部门数据壁垒,将居民户籍、不动产登记、社保、个体工商户登记、婚姻登记等10项数据信息接入平台,优化升级房产人脸识别等功能,全面实现中小学、幼儿园招生入学“一网通办”,保障招生全程公开透明。
下一步,威海市教育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全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和举措要求,为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供强大思想武器。
在扩优提质上重点突破。针对学龄人口峰谷变化做好前瞻性布局,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持续抓好“两县”创建,市域一体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深化强镇筑基和强校扩优,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推动教育资源全面均衡。
在评价改革上重点突破。以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倒逼”学校课程与教学改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和社会各界人才观转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五育并举”,持续推进“双减”改革,强化核心素养培养,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
在师资提升上重点突破。完善教师培养体系,创新教师培育方式,阶梯式、针对性制定教师成长计划,增强培养实效。持续深化县管校聘,不断完善教师待遇保障和考核激励机制,抓细抓实为基层教师减负工作,以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手段,激发教师队伍整体活力。
在数字赋能上重点突破。建强用好教育数字服务平台,在丰富应用场景、开展数据分析等方面探索智能化升级,增强平台实用性,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为支撑教育决策、助力教育发展提供动力。
★教育系统围绕学校食堂管理和饭菜质量升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和制度,具体情况如何?
学校食堂工作关系广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切身利益,为了保障全市学生能够吃到“标准一致、质量一致”的高质量饭菜,自2022年7月起,在全市开展中小学校食堂管理专项整治,此后连续3年将学校食堂工作列入年度重点改革任务,狠抓整改提升。特别是今年以来,威海市紧紧围绕上级有关要求,再次针对学校食堂工作开展“大起底、大排查”,成效明显,学生、家长满意度显著提升。具体来说,重点抓住三个关键点:
抓好“入口”管理,牢牢把住食材采购关。建立全市统一的学校食堂大宗食品集中采购机制,严格规定米、面、蛋、奶、肉等8大类原材料品质等级要求,所有进入学校食堂的大宗食材只能在“品牌库”中选定,有效规避食材质量风险和采购廉政风险。
抓好“出口”管理,严格控制出餐标准关。在全省首创制定242道学生餐标准食谱,从“菜谱名称、成品重量、主料和辅料重量、调味品用量”等方面进行标准化界定,比如同样是做一道西红柿炒鸡蛋,每10人分量,明确要求要放西红柿800g,鸡蛋250g,盐10g,都有标准,以此来保证全市中小学“同道菜、同口味、同质量”。
抓好“过程”管理,严把全链条监管关。围绕食堂配餐、备餐、供餐、取餐、用餐和陪餐六个方面的监督管理,针对性地完善了中小学校食堂管理办法,推行了学生餐费专门账户管理、食堂财务年度审计、“师生同餐”、机关干部随机陪餐、家长入校陪餐、层层轮查等系列管理制度,还依托教育数字服务平台开通了智慧点餐、菜谱公示、科学控量等功能,实现食堂工作的全链条监管,有力推动食堂饭菜质量全面提升,相关做法在《中国教育报》等国家和省级媒体报道。
目前,威海市正在积极探索调整食堂运营模式,逐步推动中小学校食堂由委托经营转为自主经营,进一步巩固提升学校食堂饭菜质量,确保学生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
★下一步围绕持续深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内涵,特别是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有哪些具体部署?
为了更好发挥义务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基点作用,今年2月,教育部在全国遴选出了63个市、县(市区)为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其中地级市仅有10个。作为全国首批所辖区市均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验收的城市,威海位列其中。
为扎实推进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建设,切实把实验工作作为推动全市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抓手,威海市教育局立足实际,系统回顾总结了近年来我市义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成效,深入分析了当前推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问题与短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统筹规划设计,起草形成了《威海市国家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工作五年规划(2024-2029年)》,系统提出课程规划和转化落地行动、教学方式变革行动、教育教学评价牵引行动、教研支撑提升行动、数字化赋能行动、科学教育提质行动、青少年学生读书深化行动、乡村学校强课提质行动8大行动、20项具体建设任务和100个研究课题,项目化、清单式地制定了未来5年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任务,为下一步持续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深化优质均衡发展内涵明确了总体思路和实施路径。
下一步,将从组织领导、培训指导、过程跟进、示范引领、经费保障等方面抓实抓细《规划》各项任务落实,确保圆满完成“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试点任务,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再上新台阶。
★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为加快构建现代教师队伍治理体系,2023年8月,教育部决定在山东省等10个地区开展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为积极融入全省试点工作进程,推进威海市教师队伍建设全链条协同创新,努力打造一支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队伍,威海市制定出台了《威海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从健全教师工作领导机制、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系统化构建教师成长机制、深化教师培训改革、优化师资配备管理、促进教师良性流动、推进教师综合管理改革、加强教师待遇保障8个方面,科学制定25项具体改革举措,系统谋划了全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点任务,提出到2025年底,要努力“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总体目标。
这次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立足师德建设机制、教师综合管理、教师专业素养、教师保障力度多个方面,属于全过程、全方位改革,可以说力度空前。另外,今年威海市还印发了《关于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全面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对师德违规“零容忍”,让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更加凸显。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郑莉 通讯员 李忠蕾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