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此篇,将情思之朦胧绵长,展现得淋漓尽致。岁月悠悠,转瞬数千年。白露节气到来,日照弱,夜间常晴朗,青天少浮云。虽然早晚温差加大,整体气温一天比一天低,但是天高云淡,北雁南飞,不免引起文人墨客的浪漫情怀。李白写有痴情一片的“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杜甫吟有乡愁浓浓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一时节总是充满着浪漫的氛围。此时皓月高悬,更是诗人们吟咏不尽的好题材。
京剧舞台上,自然也是好戏连台。一出逢年过节必演的传统骨子老戏《红鬃烈马》,其中有一折《武家坡》,正发生在白露节气。
于魁智(右)、李胜素演出《红鬃烈马》《红鬃烈马》:夫妻对唱势相当
《红鬃烈马》说的是唐代的故事。唐朝丞相王允的三女儿王宝钏在花园结识贫困却有才能的乞丐薛平贵,并将彩球抛给意中人。王允劝女退婚,王宝钏不从,父女击掌再不相见,王宝钏遂被逐出相府,与薛平贵在寒窑成亲。薛平贵降伏红鬃烈马得以封官,王允参奏,将薛平贵遣往西凉,夫妻在寒窑忍痛分别。薛平贵出战大胜,反被元帅魏虎灌醉,缚在红鬃马上,奔赴敌国。西凉王反将女儿代战许婚于薛平贵,西凉王死后,薛平贵为王。另一边,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载,赍志不变。一日,大雁口吐人言,王宝钏捎去血书,薛平贵得书,五内如焚,乃灌醉代战,私逃返唐。代战连追三关,薛平贵诉说衷曲,代战同情其夫妻遭遇,慨然允诺薛平贵返回,并驻兵关外接应。薛平贵于武家坡前与王宝钏相遇,并在寒窑中与其团聚。王允篡位欲杀薛平贵,代战赶至救援,助薛平贵攻破长安,擒王允、魏虎。薛平贵自立为帝,斩魏虎,赦王允,分封王宝钏、代战。这真是“一骑红鬃马,多少故事来”。
在京剧舞台上,王宝钏故事实际大概有十三四出。如今,经常上演的是《武家坡》《算军粮》《银空山》《大登殿》,而《三击掌》《平贵别窑》也偶有演出。这出冠名为《红鬃烈马》的佳剧,很早就出现在京剧舞台上。王芷章《中国京剧编年史》载:“道光十七年(1837)春台班从湖北汉剧或安徽徽剧来京的名旦陈鸾仙、丁鸿宝已经擅演《赶三关》和《回龙鸽》(《大登殿》)了。四喜班的青衣主演时小福,在同治初年到光绪二十六年(1862-1901)之间,主演了无数以唱为主的青衣戏,其中尤以他和班中先后两个著名老生王九龄、孙菊仙合演的《武家坡》《回龙鸽》(《大登殿》)最获声誉。因为时小福有着刚柔相济的好嗓子,王芷章在《清代伶官传》中说他“引颈一歌,满园百诺,重垣(指权贵)属耳者,亦皆叹赏。至节烈悲愤处,能感人泣下”。
四喜班还有一位年轻的名旦余紫云,他最珍惜的便是《王宝钏》系列剧,他是四喜班班主梅巧玲最得意的弟子,也即余派老生创始人余叔岩的父亲。余紫云嗓子柔媚清脆,扮相俏丽玲珑,他的《王宝钏》系列包括《彩楼配》《三击掌》《武家坡》《探寒窑》等。在这几出折子戏中,他扮演王宝钏,虽然是以青衣应工,还糅进一些闺门旦的表演,所以他塑造的这位情窦初开、渴望爱情的相府千金光彩夺目。民国初年,四大名旦中的梅、尚、程都和当时的著名老生艺术家合作演出《武家坡》和《大登殿》。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谭富英与张君秋,杨宝森与程砚秋更是《武家坡》这折戏的绝配。
为什么演员爱唱、观众爱看这出折子戏呢?因为这出戏不仅故事抓人,唱腔好听,且充满中国式的智慧。
分别十八年的夫妻在破瓦寒窑前重逢了,岁月改变了他们的面貌,都找不到昔日的风采。做了帝王的薛平贵,面对这个衣衫褴褛的妇人,更怕错认了民女。同时,他还有个肮脏的心理,分手十八年,妻子会不会有外遇,所以他就展开了一系列的试探。先说自己是平贵战友,替他带来家书,这时有一段人们熟悉的好唱:“八月十五月光明”,唱腔必须高亢嘹亮,直冲霄汉,接着唱:“薛大哥在月下修写书文”。这既点明了季节是八月中秋,也正是在白露节气中。同时,明白如话的唱词,又活跃了剧场气氛。接下来,薛平贵又说因欠债,她丈夫将王宝钏卖给了他。王宝钏开始据理力争,在听到薛平贵越说越离谱,甚至还拿出银子引诱她时,王宝钏义愤填膺,一连串刻薄的语言,像子弹出膛一般喷出:“这锭银子奴不要,与你娘,做一个安家钱。买白布,做白衫,买白纸,糊白幡,落一个孝子的名儿在天下扬!”把薛平贵比喻作打幡儿的孝子,骂得真是解气。
《红鬃烈马》薛平贵下跪等到王宝钏逃回寒窑,紧闭窑门的时候,薛平贵还有一大段自述历史的好唱:“提起当年泪不干……”这段唱大概将近三十句,让观众尽情享受了京剧唱腔音乐之美,当然也是对老生演员的一个挑战。
好戏还在后边。夫妻重逢的第一件事,便是薛平贵“为丈夫跪在窑门前”。良心未泯的他,向苦守寒窑十八载的妻子谢罪。第二件事,是当王宝钏向他讨官时,薛平贵假意以王宝钏骂他为由不封,王宝钏曰:“当时不知道是你。”薛平贵反问:“若知呢?”王宝钏并没有卑躬屈膝,却说:“我会骂得更狠!”这可真是为妇女撑了腰,说了话。王宝钏做人还是有原则的:既以生命来捍卫自己追求的美好爱情,同时更展现了她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优良品质。
许多生旦艺术家都擅演此剧。程砚秋、杨宝森二位大师对这出戏的唱腔音乐更有创新。1958年,电台还录下了两人合作的这出《武家坡》,为梨园留下了宝贵的音乐资料。
《望江亭》:机巧聪慧奇女子
白露时节,还有一出对应的好戏《望江亭》。这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张派旦角艺术家张君秋创作的剧目,由剧作家王雁根据元代关汉卿所著杂剧《望江亭中秋切绘旦》和川剧《谭记儿》改编。所谓“切绘旦”,应为“切脍(Kuai)旦”,即将俗称的“快鱼”切成很细的鱼丝。《望江亭》推出后,在京剧舞台上一直久演不衰,并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拍成京剧电影。
张君秋、李四广演出《望江亭》京剧《望江亭》剧情曲折跌宕,引人入胜。宋代,青年寡妇谭记儿才貌双全,居于清安观中抄写经卷。观主侄儿白士中新近丧偶,往潭州上任途中,探访清安观的姑母观主。姑母从中撮合,使得白与谭结成夫妻。权贵杨戬的儿子杨衙内早已看中谭记儿,暗奏圣上请得势剑和金牌,往潭州取白首级。在碧空如洗、圆月高悬的中秋之夜,谭记儿扮作渔妇,在望江亭上灌醉杨衙内,窃走势剑金牌,杨衙内变成了假钦差。湖南都御史李秉忠访得此事,奏于朝廷,惩办杨衙内。
该剧的情节多次反转,把一场本来极难度过的大祸化解了,让坏人也遭到了严惩,更塑造了谭记儿这个智慧狡黠、临危不乱的女子。谭记儿在中秋之夜,把妄自尊大、无恶不作的杨衙内,戏耍得如同婴儿,最后让这个本以为胜券在握的官二代丑态毕露,成了阶下囚,真是大快人心。元代关汉卿写了两个奇女子:一个是含冤的窦娥,受尽了无休止的灾难,最后虽然命赴黄泉,但是她绝不向命运低头,六月飞霜、楚州三年大旱,表明她的清白;而谭记儿则是另一类型,她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在于她超强的禀赋、过人的智慧、敢下决心的果断,还在于她有一个心中有丘壑、宽容大度的好丈夫。而一个喜剧的结果,更让观众拍手称快,喝彩叫好。
青年张派京剧演员演出《望江亭》在这出戏中,张派艺术家张君秋,在音乐唱腔上守正创新,出奇制胜,令人百听不厌。张君秋有一个金嗓子,人们评价他的嗓音“娇、媚、脆、水”。他自幼学艺,转益多师,向梅、尚、程、荀四大名旦及王瑶卿等众位艺术家学习,梅派的华丽、尚派的刚劲、程派的轻柔、荀派的婉约,都融会贯通。在《望江亭》中,他与琴师何顺信、张似云合作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唱腔。如谭记儿刚出场时唱的“四平调”:“独守空帏暗长叹”;初见陌生的白士中时的“南梆子”:“只说是杨衙内又来搅乱”;还有最后一场,把杨衙内彻底拿下,谭记儿来到公堂上,义正词严地控诉奸贼的一段“二六”转“流水”:“见贼子不由我怒容满面,在大堂骂一声无耻的儿男……”这三段脍炙人口的唱腔,真是各有特点。第一个“四平调”,音调舒缓,却非常抒情,高低自由,暗藏离愁别绪;第二段的“南梆子”,音调由弱到强,由低沉的思考到亢昂的喜悦,流畅跳跃,极为悦耳;而最后一段,怒骂杨衙内,昂扬遒劲,顿挫有力、字字千斤,毫不含糊,展示了张君秋咬字切音的深厚功力。在不同处境,发不同声音,刻画人物在不同处境时不同的心理活动,以声音塑造人物,故该剧成为张派代表剧目之一,深得观众喜爱,久唱不衰。(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制图:吴薇)
举报/反馈

北京日报客户端

7740万获赞 545.3万粉丝
爱北京、关注北京、读北京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