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学学生在教室里上课。 图/新华社
近日,一份《临时停课通知》显示,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东澜湾小学称,为了确保高温期间学生平安健康,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工作提示,该校决定,9月4日至9月6日学生暂不到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而此前,据媒体报道,长沙多位家长曾反映其孩子所在的小学教室内闷热,建议安装空调。
其实,不止是长沙,最近一段时间,湖南、四川、江西、重庆等多地,都有学校因高温天气推迟开学,或暂停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这个背景下,关于学校教室该不该配备空调的话题也不出意外地再次热起来。
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普遍提升,再加之一些地方高温天气增多,包括高校在内,不少学校都为学生教室增配了空调。有的地区,已宣布实现了中小学教室空调全覆盖。但从更大的范围看,空调还远未成为中小学教室的标配。
如有网友就称,某小学“每间教室只有四个小吊扇,有些教室甚至没有吊扇,只有四个小壁扇。教室里五十个孩子,还穿着不透气的校服;上课的老师也特别辛苦,汗流浃背”。这样的现实,显然对孩子的学习、身体健康和教师正常工作都极为不利。家长呼吁安装空调,应该得到正视。
要破除的一种观念误区是,还有人将中小学教室装不装空调看作是学生能不能吃苦的问题。甚至,某地教育局曾明确表示,中、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适应能力的黄金时期,严寒酷暑也是对中小学生的一种锻炼……
这样的理由,放在今天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且不说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否有必要通过“忍耐”高温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没苦硬吃”的观念,也与时下社会的发展水平越来越违和。
另一个影响教室空调普及的理由是,现有国家规范中未明确要求中小学教室安装空调。但即便不是硬性要求,学校也需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改善办学条件。
当然,落到现实中,安装空调的费用到底由谁来出,这或许才是一个最真实的问题。
当前,地方财政本来就普遍承压,而推动空调成为中小学教室标配,这里面涉及的财政投入,的确不是一个小数字。
如有业内人士就指出,没有空调的大多数是老学校,装空调除了涉及设备购置成本,还可能要启动学校电力扩容、电力线路改造工程。此外,安装后增加的电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而不少地方在回应安装空调的呼吁时也明确表示“财力难以保障”。
对此,还需从多方面来解决。要知道,空调在今天已越来越成为一个生活必需品,对于教室增添空调的成本,就应该被纳入基本的教育经费预算之中。
事实上,2021年,教育部等多部门出台的《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就明确指出,坚持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与优化提升办学能力相结合,优先满足教育教学和生活基本需要。这意味着,各级财政支出本就应向这方面予以更大倾斜。
另外,当前随着出生人口的变化,不少地方的学校数量和在校生人数都有所减少,这实际也给改善办学条件,像为教室配备空调,释放了更大的经费保障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也有不少学校出现了家长“众筹”安装空调的现象。对此,曾引发争议。一些地方更是明确叫停这种行为。但本着从实际出发,遵循家长自愿的前提下,这方面的家长自主选择也未尝不可。当然,学校也应做好相关的配合。
但总的来说,在气温变化及社会对办学条件的要求日益提升的大背景下,尽快根据各地气候情况,推动有需要的中小学配备空调,还是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值得各级财政加大专项经费的保障力度。这或许也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当前的应有之义。
撰稿 / 羽木(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王心
举报/反馈

新京报

6479万获赞 680.4万粉丝
新京报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主办,2003年11月11日创刊。新京报社已经发展成为兼具新闻采编、社会调查、舆情分析、政务服务、金融信息、智库研究、教育培训、品牌推广、公益文创、活动会展等功能,集“报、刊、网、端、微、屏”传播于一体、媒体融合转型下的现代综合性主流传媒机构。
新京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