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陈朋冲
北京时间9月4日凌晨,巴黎残奥会男子50米蝶泳S6级决赛中,34岁的河南平顶山运动员王金刚以31.24秒的成绩夺得金牌。
9月4日上午,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采访了王金刚的母亲,听她分享孩子夺冠的喜悦,以及成才背后的不易。
(图片:王金刚夺金现场)
“等孩子回来后,给他做爱吃的炒鸡和捞面条”
9月4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联系上王金刚的母亲龚花整时,这位61岁的老人在电话那端难掩开心,“今天早上起来去地里打药,碰到村里很多人问孩子成绩,问金刚这次比赛咋样,有的昨晚看了比赛,说‘刚这次又得了一个金牌’。”
当天凌晨,龚花整夫妇一直在电视机前看儿子的比赛视频,直到夺得金牌、比赛结束,一旁观看的邻居、乡政府和村委会工作人员陆续散去后,她的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想了很多,想起孩子这些年的经历,现在的好成绩,越想越感慨不容易,越睡不着。”
龚花整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孩子比赛前几天,她的心里就一直记挂、念叨这个事,“孩子的压力很大,这么多优秀的人都去参加国际比赛了,金刚能不能得金牌,我心里都悬了几天。”
(图片:王金刚夺金现场)
历数过往,王金刚这位“泳坛老将”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并斩获大奖了。
不完全统计,他曾获里约残奥会男子S7级50米蝶泳铜牌、东京残奥会男子S6级50米蝶泳金牌、杭州第四届亚残运会男子S6级50米蝶泳金牌、S7级50米自由泳银牌、SM6级200米个人混合泳银牌、S6级100米仰泳铜牌。
但即使这样,每一次出征时,母亲龚花整的心情都跟以往一样,仍然是担心、紧张得很,“说是参加得多了,心里会平静,但每个运动员都是为好成绩而去,能夺冠当然更好,心里不紧张是不可能的。”
王金刚夺冠后,睡不着的她,把孩子的颁奖视频陆续又发给一些亲友,想分享这份喜悦。
这位母亲想好了:“等孩子回来,杀个鸡子,做一顿炒鸡,做一碗捞面条,“孩子平时不挑食,我要给他做点他爱吃的。”
“当年送孩子去游泳队训练,很庆幸这个决定”
王金刚的成才之路十分不易。
王金刚1991年出生于平顶山鲁山县库区乡婆娑村,根据媒体之前公开报道,他5岁时不幸被高压电击中双臂,虽全力抢救,但因伤势严重,双臂被迫截肢,面对不幸,龚花整夫妇强忍心中的伤痛,鼓励孩子重新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年幼的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用脚拿东西、学会炒菜做饭、学会骑自行车等,直到完成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
一次偶然机会,龚花整看到北京残奥会的电视转播,看到运动员在残奥会上表现出顽强拼搏、自强、自信、乐观向上的精神,深深地触动着她,也给了她很多的启示。在平顶山市、鲁山县妇联和残联的帮助下,终于在2008年10月把金刚送到平顶山体育运动学校游泳队马云鹏教练处进行专业训练。
(图片:王金刚家人合影、右一为王金刚,右二龚花整 受访者供图)
为了陪伴照顾王金刚的训练生活,龚花整就近找了一份工作,同时又在饭店找一份兼职,在饭店里安下身来,省下一份住宿的钱,好攒起来给孩子增加营养,咬紧牙关扛过了生活中的一个个的难。
如今回想,龚花整很庆幸当时的决定,“那时候总是想着给孩子找一点出路,在家里没有用武之地,要拼一把,(去游泳队训练)这条路子看来走对了。”
“这么多年坚持下来,最大的信念是,孩子当时出这么大事,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以后会很艰难,想了很多很多,不过孩子很努力,辛苦没有白费。”9月4日,龚花整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图片:王金刚家人合影、右一龚花整 右二王金刚 受访者供图)
曾经有一段时间孩子身体不舒服,她担心影响以后比赛,趁星期天去带孩子大医院检查,抽血检查,医生最后看着检查结果说,没问题,放心吧。这孩子身体情况可好,“当时我的泪一下子就涌出来了。”
“这么多年来没有想过放弃,训练很刻苦,农村走出来的孩子能吃苦,从来没有犯过犟,本身当年去训练时就比较晚了,如果再不努力,以后比不上人家。”龚花整说。
如今,王金刚在家乡已经是名人了,很多人都知道他这些年比赛夺冠的事迹,听到这儿,这位母亲很不好意思,笑笑说,“不能说名人吧,反正是看到孩子的成绩,我们心里很欣慰,很骄傲。”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