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张爽)中秋临近,月饼的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有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钠,将是最后一年被允许添加到月饼中。
明年2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将开始实施,新版标准中删除了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在淀粉制品、面包、糕点、焙烤食品馅料等食品中的使用规定。与之相比,此前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对于月饼中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的规定,则是“最大使用量为0.5克/千克”。
从允许到禁止,为什么会产生这一变化?
9月2日,西安市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闫凤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对比其他诸如山梨酸及其钾盐、丙酸及其钠盐、钙盐等防腐剂,脱氢乙酸钠具有广谱的抗菌能力,对于各类霉菌和细菌的抑制能力更强;其次,由于脱氢乙酸钠易溶解的特性,在制作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与食物融合,使用便捷;此外,其使用成本也更低。
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专家组成员刘少伟也表示,曾经的脱氢乙酸钠因为“便宜、好用”,被广泛应用在食品行业中,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长期使用脱氢乙酸钠可能会引起肝、肾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可能表现为肝肾功能性减弱,出现惊厥、颤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还可能会引起体重的减少和慢性肺水肿。
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去年9月发布的《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23年月饼专项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中,有6批次样品不合格,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超限量使用。《通告》表示,这可能是生产企业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超限量使用了该食品添加剂,也可能是其使用的复配添加剂中该添加剂含量较高,还可能是在添加过程中未准确计量。
刘少伟告诉记者,作为一种时令产品,月饼通过添加脱氢乙酸钠来达到长时间防腐的目的,本来也并不是必需的。随着新标准的施行,其实也为企业向消费者提供更加健康的产品提供了动力。
“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越来越严格,是我国保障公众健康的体现,也是推动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闫凤表示,月饼中被禁止添加脱氢乙酸钠后,企业和行业就需要改变食品保鲜配方或相应的食品加工工艺,并加快研发出新的、更安全的替代产品。“短时间内,月饼的制作成本可能会出现上升,但从长远来看,无论是对行业的发展还是消费者的健康,一定是更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