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过敏人群来说,秋天可能是比春天更难熬的坎儿:止不住地打喷嚏、眼睛越揉越痒、起床后就开始擦鼻涕……
据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中心花粉研究室预计,今年秋季花粉高浓度集中爆发期将从8月中旬持续至9月中旬。
为什么秋天「致敏性」更强?《生命时报》邀请专家解读,教过敏人群做好应对。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中心主任 王学艳
北京老年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李长青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呼吸与肺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主任医师 熊长明
秋季致敏性比春天更猛
每年春秋都是过敏人群最难熬的季节,仅从花粉浓度来看,其实春天的花粉浓度实际高于秋季,但为什么秋天比春天更难受呢?
1
花粉类别
与春季的花粉相比,秋季草本植物花粉的颗粒直径更小,传播距离更远,传播速度更快,因此致敏性更强。
春季的花粉多是树木花粉,颗粒较大,常掉落在地上,风吹起后被人吸入引发过敏。
秋季空气中飘散的主要致敏原为蒿属、藜/苋科、葎草/大麻属、豚草属等花粉,多为生长在公园、路边、田间地头的野生杂草,颗粒小且干燥,易漂浮在空中,让人防不胜防。
比如,蒿草花粉作为重要的致敏原之一,部分人群只接触少量蒿草花粉就可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
2
霉菌滋生
秋季晨露或降雨残留、落叶和腐烂植被有助霉菌滋生。当人们接触或吸入霉菌孢子时,也易出现过敏。
3
空气干燥
秋季空气干燥且紫外线较强,皮肤易流失水分、屏障功能减弱,常出现干性湿疹和过敏性皮炎。
此外,秋季也是室内过敏高发期,这主要跟缺乏通风,造成室内尘螨、皮屑过多,引发过敏反应有关。
花粉过敏,眼和鼻同时被拖累
花粉过敏症,很多人常常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的反应,其中鼻部、眼部症状会同时出现。
最常见的受累器官为“眼+鼻”,其次是“眼+鼻+咽+呼吸道”和“眼+鼻+咽”。因为花粉颗粒可直接黏附在皮肤或眼结膜,沉积在鼻咽部黏膜,引发多种表现。
过敏性鼻炎
病变位于鼻黏膜,可表现为持续不断地打喷嚏,鼻塞、鼻痒、流清水样鼻涕,甚至伴有眼部瘙痒、流泪、灼热感、结膜充血等过敏性结膜炎表现,可持续2周或更久,且多数不会自愈。
过敏性结膜炎
表现为眼部奇痒难忍、红肿畏光、眼泪黏稠、异物感明显,多伴有过敏性鼻炎、咽炎、哮喘、皮肤湿疹、荨麻疹等,且反复发作。
以中青年发病率最高,12~55岁患病比例占85.6%;常年过敏性结膜炎(致敏原以尘螨为主)和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多数致敏原为花粉,60%以上患者伴过敏性鼻炎)占所有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74%。
过敏性皮炎
表现为面部、四肢等暴露皮肤上出现红斑、丘疹,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红肿。如果皮肤上出现风团,但24小时内能消退,可能是荨麻疹。
花粉症还是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可升高血清中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的浓度,诱发多系统过敏反应。
需要提醒的是,花粉症的咽部症状常与流鼻涕等鼻部症状同时出现,且好发于呼吸道病毒同样高发的“换季期”,易与上呼吸道感染混淆,被误认为是感冒。
有些症状看似与过敏无关,实际上也是过敏所致:
黑眼圈:可能是过敏引发的睡眠质量差导致的;“挤眉弄眼”:是为了缓解鼻痒眼痒;头痛:多是因为鼻甲肥大,黏膜水肿刺激鼻腔神经引起的;喉咙痒:是过敏原在刺激咽喉部黏膜;面部浮肿:可能是面部过敏、淋巴回流受阻导致的。
做好3件事,熬过“过敏季”
由于花粉在空气中传播,很难做到绝对“隔离”,而且过敏受很多因素影响,让人防不胜防。
无论过敏表现是轻是重,都要预防及控制,以防症状越来越重。
提前用药预防
一般来说,过敏季来临前的1~2周就要服用抗过敏药,比如鼻喷激素、减充血剂、抗组胺药物等。
建议鼻喷激素、色甘酸钠滴眼剂提前1~2周使用;预防眼痒、耳痒、喉咙痒等症状,可提前一周口服抗组胺药。即使已出现症状,马上规范用药仍可降低过敏症状。
需要提醒的是,无症状的过敏人群也要坚持服药,否则不利于病情控制。
外出做防护
在室内时,过敏人群要关紧门窗,如要开窗通风,可选择花粉浓度低的清晨。
如有必要出门,需戴好口罩或护目镜,症状严重者可佩戴“鼻用过滤器”,回家后立刻洗脸、洗手、换衣服,必要时可进行鼻腔冲洗。
查看“花粉监测预报”
每天提前关注“花粉监测预报”,注意花粉浓度播报,高峰期尽量减少外出。此外,过敏的严重程度常与气象相关,比如下雨时明显减轻甚至无症状,天晴后加重。
临床中,只要尽早就诊、明确过敏原、规范治疗,症状都能得到控制。如果放任不管,过敏可持续更久,甚至有诱发哮喘的风险。▲
来源:生命时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