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糖尿病可致血管、神经、肾脏等多种并发症,缩短寿命,研究发现可使寿命平均缩短11年。糖尿病与多种慢性疾病关联,患病年龄越小影响越大。规律锻炼、合理饮食可减轻伤害。
摘要由平台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转自:中国科协

受访专家:航空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方红娟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冰洁

患上糖尿病后,机体内高出正常水平的葡萄糖随着血液“走遍”全身,可以说“走哪儿伤哪儿”,导致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糖尿病足等多种并发症。此外,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刊发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糖尿病还会让人“折寿”,使寿命平均缩短11年。

研究人员在分析了4600万英国成年人的糖尿病相关数据后发现,糖尿病会使癌症、冠心病、高血压、慢阻肺和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时间提前。其中,女性发病时间可提前20年,男性则提前15年。到了50岁时,约1/3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同时患有3种慢性疾病,并需与这些疾病共存20年以上;每增加1种疾病,寿命将减少4年。

以具体病种而言,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和慢性肾病的年龄通常较晚,多在70~80多岁,可导致寿命缩短4~6年;而慢性肝病的发病时间多在70岁之前,寿命损失可达12年;精神障碍如抑郁、酒精依赖及哮喘的发病年龄相对较早,但哮喘对寿命损失的影响较小。

不同年龄段的多病共存情况有所不同。70岁以上人群中,高血压、冠心病、骨关节炎和房颤的患病率较高,还易罹患癌症、脑血管病、心力衰竭和慢性肾病,患病率在12%~20%之间。50~69岁的人群情况类似,但总体患病风险降低20%~50%;在20~49岁的人群中,高血压仍是常见疾病,但抑郁症、哮喘和严重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则较高。

航空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方红娟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糖尿病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往往会引发血管、神经、肾脏、视网膜等相关病变,这不仅会影响寿命,同时充当着多种长期慢性疾病的“引擎”。

肥胖。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肥胖问题,高血糖和肥胖共同加剧胰岛素抵抗。长期胰岛素抵抗可造成肝脏过度合成脂肪,引发脂肪肝、肝炎等问题。肥胖还常合并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会加速肾脏疾病的发生或进展。

炎性反应。糖尿病本质上是一种炎症性疾病,使机体处于持续的慢性炎症状态,这不仅损害血管和各个器官的健康,还可能引发免疫功能受损,进一步增加感染风险,并加重炎症水平,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肠道菌群紊乱。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表现为有害菌增加、有益菌减少。这种失调不仅会加剧体内炎症反应,影响血糖控制,进而加重胰岛素抵抗,还与胃肠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更进一步,它可能通过“脑-肠轴”影响认知功能,导致痴呆症的早期发生。

营养不良。许多人因担心饮食影响血糖而过度控制饮食,导致营养不良,增加钙流失和骨质疏松的风险。此外,部分糖尿病治疗药物也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比如二甲双胍可能影响胃肠道对维生素B12的吸收,从而引发贫血。

药物影响。如果一个人同时患上多种慢病,不同疾病的治疗药物之间可能会互相影响,甚至对身体造成伤害。比如,糖皮质激素是慢阻肺患者的一线用药,但它可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对血糖控制产生不利影响。

研究特别指出,年轻人在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后,寿命损失往往更为显著。例如,如果在40岁时患上3种慢性疾病,寿命可能会缩短约14年;若推迟到60岁时才患病,寿命损失则可能减少至约8年。对此,方红娟表示,2型糖尿病诊断年龄每提前10年,预期寿命将缩短约3~4年。患病年龄越小,意味着机体承受伤害的时间越长。如果平时不注意病情控制、生活方式难以调整,或本身存在肥胖、“三高”等危险因素,各种伤害不断叠加、累积,也就愈加明显。

方红娟强调,糖尿病确实会对健康构成重大风险,但本质上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在规范用药治疗的基础上,通过规律锻炼(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饮食多粗少细、营养均衡、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可显著减轻疾病带来的伤害。临床中,不少患者在患病后更加注重上述习惯的养成,反而变得更加“健康”。例如,美国的鲍勃.克劳斯5岁时就患上了糖尿病,于91岁逝世,“糖龄”(糖尿病病史)超86年。尽管研究显示糖尿病可能“折寿11年”,但个体差异很大,不必“硬套”到自己身上,从而对这一数据过度焦虑。▲

举报/反馈

新浪财经

4319万获赞 337.6万粉丝
新浪财经提供7×24小时的全球财经内容服务
新浪财经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