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机的叶片迎风飞转,风被“捕捉”进一条条输电线;蔚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光能便转化成源源不断的电能。近日,“机遇中国‘碳’路盐城”中外媒体采风行在江苏盐城举行,来自境内外35家媒体的50余名记者和摄影师走进盐城,聚焦盐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做法和成效。
低碳理念提升生态“含绿量”
2023年7月,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全国首家零碳旅游景区;2024年1月,东台条子泥景区成为全国首家湿地类零碳旅游景区。
图说:俯瞰江苏盐城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主办方 供图(下同)
什么是零碳旅游景区,是指依据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综合利用低碳技术、低碳管理及增加碳汇等方法,实现在指定范围内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旅游景区。两个零碳,均为“首家”,实属罕见。在黄海森林公园,出行是新能源小交通,户外有零碳婚礼,垃圾分类投放、碳中和知识融汇在景区亲子互动活动之中。游客可以通过“零碳”生活体验,了解“零碳景区”的概念。数据显示,黄海森林仅水杉林就达1.5万亩,每年吐氧3300吨。除生态价值外,森林的碳汇潜力也带来了经济社会价值。如今,当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黄海森林,旅游中产生的“碳足迹”,都会在无声无息中得以抵消,“低碳游”名副其实。
来到盐城东台条子泥湿地,站在黄海滩涂边,透过望远镜望去,各类鸟类时而翩跹起飞,时而低头觅食。最近,东台条子泥湿地正值候鸟秋迁季,鸻鹬类候鸟陆续飞抵于此。“每年的8月至11月是勺嘴鹬在条子泥停留的高峰期,它们会在这里换羽、栖息。近日,我记录到两只在繁殖地环志的勺嘴鹬成鸟——97和99。从飞姿状态来看,换羽已完成三分之二左右。”鸟类调查员、生态摄影师李东明介绍道。
图说:东台条子泥。
东台条子泥,是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核心区。近年来,在开展各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同时,通过建造绿色建筑、使用新能源和环保节能设施、打造智慧管理平台等措施,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如今,鸟迁飞沿线国际协同保护的“世界范例”,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中国样本”、全国美丽海湾……亮眼殊荣纷至沓来。
“绿电+冷能”产业群集聚
从空中俯瞰中国海油江苏滨海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的10座蓝白相间的储罐,像一串珍珠装点着滨海港片区的海岸线。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项目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滨海港工业园区。“一期扩建工程包括6座全球单罐容量最大的27万立方米LNG储罐,加上前期4座22万立方米储罐,总罐容达250万立方米,全部投产后LNG年处理能力达600万吨,相当于气态天然气85亿立方米。按每年户均350立方米计算,可供2400多万户家庭使用1年。”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技术人员介绍道。
图说:中国海油江苏滨海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储罐是LNG产业链中的核心装备,不仅存储的介质温度极低,为-162℃的LNG,还需经受火灾、爆炸、地震等极端工况考验,对建造技术水平要求极高。”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技术人员表示,10座液化天然气储罐全部采用中国海油自主技术设计建造,项目国产化率达98.3%,其中12项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图说: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码头。
“LNG释放的过程中,气化吸热产生大量冷能。以中国海油的“绿能港”为依托,滨海港正建设低碳绿色的冷能利用体系。”该技术人员表示,冷能是一种宝贵资源,中海油LNG项目落户滨海,为当地带来的冷能优势吸引越来越多行业关注。
“盐城有很广袤的海洋,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优势明显,滨海港从原先的盐场滩涂成建制转化为综合能源的保障基地。”滨海港零碳产业园运营公司执行总经理梅中海表示,位于滨海港零碳产业园规划面积约43.1平方公里,立足“绿电+冷能”,依托20万吨级航道、2000万吨中海油 LNG“绿能港”等,推进 “东数海算”“东数绿算”海洋算力中心建设,打造集冷能加工、冷能空分、冷能发电、算力中心、冰雪休闲、民用供冷于一体的LNG冷能综合利用产业集群。
打造“数智融合”新场景
走进江苏怡宁能源科创产业园,展示厅大屏幕上绿色能源、低碳运营、智慧管理、服务业态等方面信息实时显示,园区零碳长廊、发电步道等融入“双碳”元素的场景映入眼帘。
图说:怡宁能源科创产业园零碳长廊。
“怡宁综合能源科创产业园是盐城首个零碳智慧园区。园区围绕‘绿色、经济、智能、共享、示范’的建设理念,构建了‘源网荷储充’一体化微电网,并提供可推广、可复制案例。”该企业工作人员表示,近年来,怡宁能源打造微碳慧能园区,通过数字化、智慧化手段对园区产能、用能进行管控,助力园区从微碳到零碳目标的实现。截至目前,该园区已入驻新能源企业12家之多。
一部动漫,通过使用AIGC技术赋能生产制作,从创意立项到完成样品仅需2个月;一座工厂,通过植入AI算法搭建的智能物联硬件,快速实现全流程数字化改造,助力降本增效;一个景区,通过打造“短视频+营销”互动式宣传,开街当天全平台曝光量达486.2万……走进盐南高新区“长三角数字视听产业基地”,记者们深入体验数字化技术在影视、教育、娱乐及多媒体领域的前沿应用,观看3D影片、感受人机交互、观察动捕技术,欣赏京西时代文物的技术复刻,感受到数字经济向实、向新、向未来的拔节生长。“100台超高速相机,瞬间抓拍360度人像数据,1秒钟生成180张高清照片,3分钟就可以建成你的数字人,太不可思议了!”在“数字人3D模型采集阵列”项目体验区,记者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
图说:体验数字人3D模型采集阵列项目。
长三角数字视听产业基地总规划面积12.5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了以大数据产业园为核心的“一核三集群”,全景IP数字虚拟现实、本地生活主题元宇宙平台、全数字孪生智能巡检系统等5G、AI、VR等技术打造的科创生态生机勃勃。集聚网易联合创新中心、百度智能云虚拟现实赋能中心等链上企业78家,一批智能数字应用平台,有力推动盐城数字数字视听产业建“圈”强“链”。
活动期间,中外媒体还参观了中华麋鹿园,滨海港LNG冷能交换中心,绿岛智能制造服务中心等地,实地感受盐城零碳产业园建设等绿色发展的探索和实践。
新民晚报记者 唐闻宜
举报/反馈

新民晚报

4134万获赞 195.7万粉丝
阅读上海的第一选择,你在上海的生活助手
新民晚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