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博物馆游、研学游非常火爆,
随之也带火了花样繁多的文创产品。
古老的文物怎么与现代文创相融合?
近日,河南博物院的文创产品爆火网络。
把玉佩做成棒棒糖、3D打印复原镇馆之宝妇好鸮(xiāo)尊,
河南博物院文创团队可谓是铆足干劲。
早上九点一开馆,河南博物院就迎来了大波的客流,
进门之后,不少人第一件事儿不是看文物,
而是直奔一个特殊的展馆——文创馆。
眼前2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满满当当摆着各种类型的文创。
不仅有常见的文具、杯子,还有河南博物院独创的文物修复大师、考古盲盒等。
河南博物院文创团队文创师吴俊华在人群中来回穿梭,
耐心回答游客们的问题,忙得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吴俊华表示,
最近博物院推出了文物修复大师系列,
能让用户在家体验修文物的感觉。
要适应新的需求,就得了解消费者的心理,
河南博物院这批新招来的文创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5岁。
他们铆着一股劲儿,就想设计出一些艺术性强且实用的新国潮IP,在互动中传播中国故事。
为还原文物出土时的质感,他们整个夏天泡在工厂里,和泥巴、调配方。
“我在和古老文物组CP,很有成就感。”河南博物院文创团队工作人员孙金凡说。
在这些年轻人的努力下,目前,河南博物院文创产品达2000多种。
这个夏天,日均销售达到20多万元,不少还远销到了国外,把中国故事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网友评论,文化传承,需要更年轻的人才。
不仅河南博物院的文创团队推陈出新,
其他地方的博物院、博物馆也在“较劲”。
在西藏博物馆的文创销售区内,
展示着印有藏戏鼓纹样的棒棒糖、带有唐卡纹路的便笺盒、博物馆展品造型的冰箱贴……
以及三星堆博物馆的黄金面具金属胸针、甘肃省博物馆的“马踏飞燕”创意玩偶等等,
凭借时尚的设计及其承载的独一无二的文化元素,各地博物馆争相把文创店作为必选的“打卡地”。
可是,好的产品设计一定会带来高销量吗?
走访中,景区文创的从业者和研究者都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景区必须思考怎样才能让消费者了解自己的产品。
如果消费者不能或者不愿关注产品,再好的设计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少峰说。
这几年,河南博物院文创事业成绩频频亮眼,
考古盲盒、河南博物院借助平台优势,打造了专属文创品牌“豫来遇潮”。
2021年,河南博物院的文创产品销售额达4300万元。
“看到文创产品线上营销能反哺博物馆展览,我感到很欣慰。
文博场馆文创的经济效益是次要的,
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通过产品走近文物、认识历史、了解文化。”
河南博物院文创办公室主任宋华说。
也有游客表示,不少景区的文创产品类型趋同、品质参差不齐,“挑来挑去不知道买什么”。
陈少峰认为,对大型景区或者文博场馆而言,
以文化为基础打造品牌IP是做好文创的有效方法。
例如江西博物馆馆藏文物商代伏鸟双尾青铜虎的文创设计中,
设计团队抓住文物“虎背伏小鸟”这一特征,将这两个“反差萌”的形象IP化,
最终把“小鸟虎”设计成了江西省博物馆最受欢迎的IP之一。
江西省博物馆文创部主任李文瑾认为,打造自身IP,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产品同质化问题。
打造过程中,要避免简单堆砌和复制文化符号。
要打破自身局限,将文物背后的文化魅力、人文情怀和艺术神韵播种到广大消费者心中。
而对于规模较小、打造IP的基础较为薄弱的景区而言,
线下销售场景成为它们推广文创品牌的重要阵地。
“一个对当地文化较为陌生的消费者,在实体店会被激起更多购买欲。”
湖北宜昌屈原故里景区文创负责人王黎说,
如果消费者没有来过宜昌或者不了解屈原文化,线上消费是比较难实现的。
“大型景区的IP优势是一般景区难以复制的,
例如故宫的IP名声在外,产品也极其丰富,
消费者即使不去故宫,也愿意在线上购买故宫的文创产品。”
湖北宜昌屈原故里景区文创负责人王黎说。
泉州梧林传统村落景区的文创负责人也表示,
一个值得逛的文创商店能吸引更多消费者踏足,
符合景区特色的销售场景也更能让消费者链接景区记忆,
助推文创产品销售。
“人文价值、创意设计和使用价值是人们购买文创产品的主要动因。”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表示,
各地旅游主管部门应做好区域整合营销,把当地的景区资源整合起来,
组团打造区域文创品牌,通过城市或地区IP的打造弥补景区规模上的劣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编辑 崔可腾 综合、CCTV13、@河南博物院、光明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