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品芝
不少大学生趁着暑假兼职,既能增加收入也能积累社会经验,但找兼职时一定要擦亮双眼,避免落入陷阱。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33名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7.8%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兼职/开展副业对日后就业帮助大,但受访大学生遇到过工资不足额发放(40.7%),收押金、身份证、学生证等钱物(37.4%)的问题,73.1%的受访大学生希望高校注意教导大学生识别兼职陷阱并掌握防骗技能。
受访大学生中,大学一二年级的占20.4%,大学三四年级的占57.4%,研究生一年级的占15.6%,研究生二三年级的占6.6%。男生占48.7%,女生占51.3%。
小时工、短期工、校内勤工助学是受访大学生主要从事过的兼职
浙江大学的95后吴彦斌做过学校团委办公室的学生助管,也当过线上剧本杀主持人,做过视频剪辑、PPT制作等零碎的工作。
“开学升入研三快毕业了,我需要找实习为就业做准备。”北京一所高校电气专业的研究生王政这个暑期主要在实习,但出于自己的爱好,也做了一些兼职拍照,“收入不稳定,只是当作一份副业”。
调查中,受访大学生主要从事过快餐店、奶茶店等的兼职小时工、短期工(38.9%),校内勤工助学(37.7%),送外卖跑腿(34.4%),校外家教(30.5%)等兼职/副业,其他还有:摆地摊(27.8%)、自媒体运营(22.1%)、中介服务(12.9%)等。
“在校内部门当学生助管这类兼职在大学生里挺常见的,尽管收入不算很多,但能锻炼一些技能、拓展社交圈。零散的兼职工作则可以挣些生活费,也能感受一下新兴职业。”吴彦斌说。
北京交通大学的辅导员谭倩参加工作刚满一年,非常喜欢和学生打交道。谭倩说,与专业相关的兼职对提升专业技能有一定的作用,而一些听起来“无意义”但自己喜欢的兼职,也值得尝试,可以丰富在校期间的经历。
王政以前从事过家教类的兼职。“在获得一些收入的同时还能锻炼一些能力,尤其是沟通协调方面。”王政认为在校期间做兼职对以后就业有帮助,因为有些能力在学校是没有锻炼机会的,比如自己在求职中与企业沟通的能力,就是在多次兼职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这种沟通侧重于展示自己,与平时和老师同学的交流不同。
调查中,77.8%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兼职/开展副业对日后就业实践的帮助大。
吴彦斌觉得在校兼职和日后就业是两码事。“如果一个大学生兼职工作做得好,收入能满足所有的生活开销,甚至还能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把兼职变为以后的一种职业发展方向,那是很幸运的。”但吴彦斌觉得,对于更多的学生来说,从事兼职可能只是做点小生意或做些体力劳动,和未来就业关系不大,这样兼职就只能当作一份经历或一种锻炼,比如提升专业技能、沟通交流技能,提前适应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
“还有些工作需要比较长的准备时间,甚至需要学习一些专业知识、积累足够的工作经验、掌握工作技巧才能做好。”吴彦斌认为这些相对有些难度的兼职,对个人更有帮助。
受访大学生希望建立官方的兼职信息分享平台
王政说,找兼职时有的中介会巧立名目收取各种费用,比如“抵押金”“风险金”等,但介绍的工作却不靠谱或拖着不给介绍工作。
调查中,受访大学生在兼职或做副业的过程中遇到过工资不足额发放(40.7%),收押金、身份证、学生证等钱物(37.4%)的问题,其他还有:中介只收钱不介绍工作(35.2%)、收取高额培训费(32.9%)、承诺“高薪兼职”等诱人信息诈骗(30.1%)、实习保证金不退(18.7%)等。
吴彦斌说,要通过正规的渠道找兼职,提前了解相关信息,避免“掉坑”。“希望相关部门建立官方的兼职信息分享平台,方便大学生高效地找到靠谱的工作”。
谭倩说,个人人身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一些大学生警惕性不足,像约拍、家教这种需要到客户指定的封闭空间进行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要保护好自己。
王政觉得,可以在高校就业实践课中加入一些风险提示内容,告诉学生如何“避坑”,同时他希望企业遵守劳动法、尊重劳动者。
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兼职/副业环境,73.1%的受访大学生希望高校注意教导大学生识别兼职陷阱并掌握防骗技能,66.7%的受访大学生认为社会要注重对受骗典型案例的宣传,提高大学生防范意识,49.1%的受访大学生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暑期打工市场的监管力度,35.0%的受访大学生建议大学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学会维护自身权益。
谭倩说,自己所在的学校会让辅导员定期走访、了解学生的情况,学校或老师也会为学生提供一些安全可靠的兼职,“比如我们校内的一些咖啡馆,从店长到咖啡师,再到设计、宣传、美编都有学生参与,还有很多勤工助学岗位,能给学生比较充足的兼职机会。”
王政提醒大学生不要本末倒置,做兼职的同时不能耽误校内课程,否则获得了一些报酬却影响了学业得不偿失。
谭倩建议加强对违法公司或个人的打击力度。她说,有的兼职可能存在灰色地带,也会有一对一私下交易这种模式,一旦出现问题,往往很难维权,所以要完善法律法规,给学生多一重保护。
(韩子涵对此文亦有贡献,应受访者要求,王政、吴彦斌、谭倩为化名)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举报/反馈

中国青年报

2575万获赞 139.2万粉丝
推动社会进步 服务青年成长
中国青年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