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名片

磁州窑:百姓窑场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瓷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2006年,磁州窑烧制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窑址在今邯郸市峰峰矿区的临水镇、彭城镇和磁县的观台镇与冶子村一带,因这些区域古属磁州,故得名。

自北朝创烧,历经隋唐,到宋、金、元时期达到鼎盛,经明清至今,磁州窑历千年不衰,是我国历史上烧制时间延续最久的窑口之一。

磁州窑集宋代陶瓷装饰之大成,尤以剔、划花,釉下黑绘,红绿彩最为著名。它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的绘画、书法技艺与制瓷工艺相结合,形成了新的综合艺术,开创了中国陶瓷美学的新境界,形成质朴、豪放、洒脱的艺术风格,对世界陶瓷艺术的影响深远。

磁州窑系“家国永安”题记瓷枕。(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自由奔放的民俗审美

一个个精美的咖啡图案,在具有典型磁州窑装饰风格的咖啡杯中悄然绽放。

7月27日,峰峰博物馆,2024PCA专业咖啡冲煮和拉花竞技赛邯郸站比赛在此进行。咖啡拉花的独特美感源于牛奶与咖啡的鲜明“色差”,恰与磁州窑标志性的黑白艺术风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奇妙的“缘分”,令竞技赛走进邯郸站别有一番格调。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被称作“黑与白的艺术”。它突破了宋代以单色釉装饰瓷器的局限,开拓了中国陶瓷美学的新境界,是对我国陶瓷装饰艺术的一项伟大贡献。

宋元时期,民间崇尚大道至简、返璞归真的审美。这一世俗化的审美趣味,对磁州窑陶瓷绘画纹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将强烈的黑白对比及明暗、深浅对比等,调整到恰到好处,磁州窑创造出一种自然纯朴、落落大方之美,从而成为经典的大众审美。

黑白视觉的创造,最初由“遮瑕”而起。

磁州窑始于北朝晚期,在烧造青瓷的同时,创烧出了中国的早期“白瓷”,并为唐代“南青北白”陶瓷烧造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当地细白瓷原料“先天不足”,难以烧制精细白瓷,聪明的磁州窑窑工便“粗瓷细作”,发明了在胎体表面施白色化妆土,然后再罩上透明釉入窑烧制,从而在隋唐之际创造性地烧制出了一个独具审美价值的新品种——“化妆白瓷”。到了北宋早期,磁州窑的工匠们又开始尝试在这层“化妆土”上用划花、剔花及珍珠地等装饰技法寻求审美的突破。

“匠师们剔刻掉化妆土的部分,露出灰黄或灰白的胎体,形成纹饰内外凹凸变化以及胎体本色与化妆土或釉色间的对比,使瓷器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浮雕感。”河北省古陶瓷学会副会长、邯郸磁州窑学会会长庞洪奇解释。

这种变化和反差,令匠师们倍感惊喜,他们将其推向极致。

于是,当地丰富的斑花石被研磨制成黑色绘料,涂浇在坯胎外表加以剔、划技法的处理,花卉或鸟兽、人物在黑与白两种对立的颜色下,被完美呈现出来。不仅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艺术享受,更是开创了我国古代陶瓷装饰的新纪元。

从“无心插柳”变为“有意为之”,磁州窑的经典装饰技艺——剔花、划花、黑绘等相继出现,呈现出典丽雅洁、粗犷豪放,既工整又不拘束的艺术效果。

8月12日,峰峰矿区磁州窑盐店遗址博物馆。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立忠手握毛笔,以斑花石制成的绘料为墨,在一个施有白化妆土的盘子坯胎上,如纸上作画般酣畅运笔。寥寥几笔,便绘出一幅鲤鱼游动、莲花绽放的“连年有余”纹。

这种技艺,就是磁州窑在黑白之境走向的另一个高峰——白地黑花。

包括白地黑花在内的以化妆土为基础的装饰技法,需要在泥坯干燥前以熟练的技巧、写意的手法、较快的速度,胸有成竹地一气呵成。这也进一步加强了磁州窑简洁、明快、豪放、潇洒的艺术特征,呈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对于举手投足间,磁州窑展现出的自由奔放的创造力,中国磁州窑博物馆原馆长赵学锋解释,磁州窑的匠师来自民间,不像官窑工匠受到条条框框的约束,也没有程式化的章法,一切随心所欲,刻划纹饰皆是生活所闻所见,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对美的体验。

7月5日,细雨蒙蒙,走进位于磁县溢泉湖东侧的磁州水墨园,磁州窑元素随处可见,尤其是园中的三个足有三四米高的瓷器雕塑,成为很多游客的留影取景地。其中,最高的白地黑花缠枝牡丹纹梅瓶格外引人注目。

在磁州窑器品中,牡丹是运用最多的图案之一。单是牡丹花,由黑白绘就的图案就有三四十种。无论正面、侧面,还是边框、开光,制瓷工匠因器施画,完全是随性所至。在如意形枕面上,随枕形的曲线画缠枝牡丹三朵;椭圆形枕面上,画斜向伸出的折枝牡丹;在挺秀的瓶体上,布满了缠枝牡丹花,花枝互相缠绕,花叶分披,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

每当说起这些,庞洪奇都忍不住赞叹:“欣赏这些图案,你能感到一种自由奔放、轻松自然之美,一种生命跃动之美,你能感受到创作者兴奋愉悦的心情,感受到人与自然的融合。”

黑白不仅是两种颜色,更是一种情感和哲理的表达。简单的瓷器,用这样简单的颜色,传达着平凡中的深刻、对立中的平衡,开创一个大美的世界。

白釉黑彩牡丹芦雁图梅瓶。(现收藏于河北博物院)

家国永安的民生期盼

在河北博物院,有一个这样的元代四系大瓶。

瓶腹以黑彩行楷题诗一首:“落花时节水流香,送客归来笑一场。不锁草堂取乐去,野雀偷笔学题墙。”虽是瓷上写字,但这些字三字一列、排列自然,笔道洒脱率性、奔放有力。

短短28个字生动展现了一幕村居生活情境,令人忍俊不禁,一种轻松闲适的生活情趣扑面而来。

“磁州窑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绘画、书法、诗词等与制瓷工艺结合起来,形成了新的综合艺术。”赵学锋说,尤为可贵的是,通过这些形式,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及市井风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俗特色。

去年的现象级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中,一件“家国永安”磁州窑系瓷枕引发网友强烈共鸣。

其左侧刻有“熙宁四年三月十九日画”。熙宁是宋神宗赵顼的年号,他在位期间,国家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家国永安”被刻在瓷枕上,无疑是在表达“希望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磁州窑的作品中,百姓的喜怒爱憎、希冀祈盼,溢满其中。“鼓后严更三唱鸡,楼前天淡月偏西”“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迟”“为甚不争名,曾共高人论”“无情玉蝴蝶、春尽一梦飞”……不论是简单字词,还是唐诗宋词、元曲小令,从反映闲情逸致到表达避世思想,从描写爱情到感世劝人,个个生动感人,如见其面。

陶瓷,是造型的艺术。磁州窑器物却用绘画纹饰,展示当时社会生活状态,既可称为北方的社会史,也是一部民俗史。

山川流水、花鸟鱼虫、珍禽瑞兽等,这些来自生活的图案在磁州窑器物中比比皆是;婴戏、马戏、民间人物、历史故事、元杂剧等,皆随手入画,其题材的广泛和丰富性,是其他地区窑场不可比拟的。

“看这个磁州窑白地黑花花竹纹八角形枕!”峰峰矿区文保所(现文物保护中心)原所长张林堂拿出一张照片解释道,枕面绘制的竹子图案上托“花”字,“竹”与“烛”同音,与“花”字搭配,该图案具有“花烛之喜”的美好寓意,为婚庆嫁娶之物。

“磁州窑器物中有大量的题材体现社会世俗礼制,包括寿诞、婚嫁、求子等,强烈体现出社会大众的民俗化追求。”张林堂说。

这也是一种美,在艺术之上,融入社会心理和大众情感,使磁州窑散发一股质朴无华、平易近人的亲近之美。

河北博物院展陈着一件宋代白釉黑彩孩儿垂钓纹枕,深受参观者喜爱。

枕面上,仅几笔线条便勾画出一个孩童独钓河边的悠闲姿态。那随风飘动的垂线和跃跃欲活的逐食游鱼,加之淡淡几笔的草地和对岸,使整个画面看起来空灵简洁,将恬静的乡村景象和儿童的天真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磁州窑陶瓷纹饰中,儿童是最为常见的专门画题,“放牧图”“童子放鸭”“睡童纹枕”“童子蹴鞠纹”等,图案丰富多彩。“这种题材宋代十分流行,但都不如磁州窑瓷画得真切生动。”张林堂说,婴戏绘画的盛行彰显出当时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间文娱丰富的状况,也是人们希冀添丁进口、颐享天伦的思想反映。

侧重“尚意抒情”,磁州窑绘画注重用笔,纹饰的线条不再仅仅是轮廓线或简单影像,而是用来抒发思想感情的形体元素。伴随后期引入了文人绘画,磁州窑真正实现了瓷上写意画。

意在笔先,简有简的恣意洒脱,繁又有繁的精妙细腻。磁州窑不乏画面繁复、笔法纯熟的人物故事瓷品。

河南博物院收藏的白地黑花长方形画枕,讲述“尧王访舜”的故事;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一方白地黑花人物山水枕,描绘人们所熟知的“高山流水觅知音”;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收藏的一方描写张天师断案的长方形画枕……从出土和存世的磁州窑瓷枕看,各种各样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被呈现于器品之上。

匠师们画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传递的是重视家庭、恪守孝道、明哲保身、清静无为等哲学伦理观念。这其中,有的宣扬忠义孝悌,有的赞美贤哲清官,有的颂扬忠君爱国,有的讴歌忠贞爱情,有的倡导民族和解,还有的劝谕朝廷抗敌复国……

艺术作品的生命,体现在它所传递出来的审美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更深层的社会文化之上。磁州窑陶瓷纹饰是历史精华的浓缩,是探究当时民俗生活的重要通道,也是感知古人思想情感的宝贵资料、沟通古今的重要桥梁。

作为古代民窑的杰出代表,磁州窑生动体现了普通百姓的质朴鲜活的审美追求,真实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家国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而正是这种强烈的人民性,赋予了磁州窑穿越王朝更迭、窑火千年不熄的生命力。(河北日报记者 周聪聪)

磁州窑遗址分布示意图。

相 关

一个里程碑!磁州窑的多彩瓷器

“黑白配”是磁州窑的经典配色,不过这并不代表磁州窑的颜色是单一的。磁州窑最为人所熟知的一种彩色瓷器,名叫“红绿彩”。

红绿彩创烧于金代中期。它是在已经高温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用彩料描绘花纹、图案后,二次入窑烧至800℃左右,烧成的低温釉上彩。

不过,很多人提到磁州窑的彩色瓷器,会误以为只有红绿彩,事实并非如此。

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多彩瓷器证明,红绿彩只是磁州窑彩色瓷中的一个品种。

20世纪30年代初,著名古陶瓷学者叶麟趾先生首先在今峰峰矿区彭城镇窑址发现了白釉红绿彩和红绿黄彩瓷器。他在其《古今中外陶瓷汇编》中“宋朝瓷器”一章的“磁州窑”中记有:“尚有红绿黄三种彩色者。”

2023年,峰峰博物馆曾举办“大窑·荣曜——金代磁州窑多彩瓷器展”。展品涉及峰峰矿区临水、彭城窑址发掘出土的金多彩器物标本200多件(片)、博物(艺术)馆和民间收藏精品器物200多件(组)。

在这个展览上,除了能看到红绿彩瓷、红黄彩瓷,还能看到大量的红绿黄三彩瓷,以及釉下高温彩与釉上低温彩相结合的黑花红绿彩、五彩瓷器等。

河北省古陶瓷学会副会长、邯郸磁州窑学会会长庞洪奇介绍,金代红绿彩、三彩和五彩瓷,是磁州窑在宋末创烧“白地黑绘”装饰艺术的基础上创制的彩饰品种,是我国最早的多色彩绘瓷器(简称“金多彩”)。

金多彩瓷器的创烧,实现了工艺上由“单色”向“多色”、“釉下彩饰”向“釉下釉上结合”及“彩绘雕塑融合”的演进,体现了磁州窑在美学上,由“水墨清韵”向“多彩艳丽”的嬗变和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对元明景德镇红绿彩、五彩、斗彩瓷器乃至世界彩绘瓷器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陶瓷工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文/河北日报记者 周聪聪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举报/反馈

河北新闻网

132万获赞 19.8万粉丝
河北最权威的网络媒体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河北新闻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