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官网“公开市场业务”专题页面中上线“公开市场国债买卖业务公告”栏目,截至当晚10点该栏目尚未更新内容。
央行此次在官网更新栏目,显示央行已为公开市场国债买卖业务做好准备,再次释放其将在公开市场开展国债买卖操作的信号。央行近期发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明确指出,下阶段要“丰富和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
自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以来,央行不断释放将在公开市场开展国债买卖操作的信号,并于过去两个月开展实际行动。随着今年7月央行与几家主要金融机构签订债券借入协议,央行在理论上已随时可在公开市场卖出国债。
央行在“公开市场业务”专题页面中新增“公开市场国债买卖业务公告”栏目,不仅再次释放央行将开展国债买卖操作的信号,还明确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今年以来,央行已多次强调开展国债操作将会是“双向的”,既有买也有卖。
国债具有主权信用和利率基准作用,国债市场在金融市场中居于核心地位。在专家学者普遍看来,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国债买卖,不仅有助于熨平短期流动性波动,充实基础货币投放和货币供应调控机制,也将更好发挥国债收益率定价基准作用。
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角度看,央行可以公开市场实时买卖国债,通过在日内增加买卖规模和频率精准调控银行间流动性,并避免再贷款等工具大规模到期续作时的扰动。
从引导国债收益率曲线的角度看,央行通过“借券卖出”等方式,必要时择机在公开市场卖出国债,从而平衡债市供求,校正和阻断金融市场风险的累积。
今年7月,央行与几家主要金融机构签订债券借入协议,已签协议的金融机构可供出借的中长期国债有数千亿元。央行同时明确,将采用无固定期限、信用方式借入国债,且将视债券市场运行情况,持续借入并卖出国债。专家学者认为,理论上,央行借入国债后,可能随时在公开市场卖出。
今年以来,国债收益率持续较快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幅度超过40个基点,明显偏离合理中枢水平,不断累积金融风险。在8月初监管部门严查国债交易违规行为,引导机构强化利率风险意识,并详尽解释国债一致性预期的真相与风险后,国债收益率逐渐企稳,但尚处于低位水平。截至8月28日,10年期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为2.1673%。
“当前,单边一致行为所造成的‘踩踏’风险仍不容忽视。”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指出,好在今年4月初以来,央行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市场预期,通过“不断的小震避免大震”,弱化了收益率快速下行的趋势和风险的累积,也就相应降低了未来收益率大幅上行并引起“踩踏”的概率。显然,这也正是央行持续提示利率波动风险、阻断单边行情的初衷。
随着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国债买卖操作的脚步临近,叠加年底前政府债券集中放量发行,部分市场专家认为,债市供需失衡的格局有望改善。
此外,央行参与买卖国债,也将对国债市场的深度与价格形成机制提出更高要求。此前多位受访专家学者向记者指出,随着央行参与国债买卖,协调国债发行节奏和货币政策操作,将成为财政与货币政策配合的一项难点。
从宏观经济调控的角度,若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适时增加国债买卖,财政部门也需要根据经济发展走势确定国债的发行规模和时机,优化国债发行机制。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适时调整国债或者特别国债的发行节奏可进一步影响基础货币投放,进而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责编:战术恒
校对:杨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