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长岛打造国际零碳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开展蓝碳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做法作为“和美海岛创建示范”典型案例入选其中。
近年来,长岛综试区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系统推进“山水林海城”全域生态保育,向海图强深耕海洋生态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
做优生态保育,擦亮岸净湾美海岛成色
坚持修复增绿“治山”。实施山体生态保育工程,拆除陆域全部风机,完成10个有居民岛68.4万平方米破损山体治理,新植补植林木5600亩,林木绿化率达60%,途经候鸟增加到377种。
坚持进退有序“护海”。同步推进近岸养殖设施清理和海洋生态养护,有序腾退影响海洋和海岛生态的养殖筏架、围网、海参池等1.8万亩,放流鱼类苗种3000多万单位。
坚持加减并举“修岸”。聚焦海岛、海岸带生态修复、形态恢复、基础设施改善和自然景观维护,先后实施海岸带整治修复类工程10余个,拆除侵占自然岸线破旧建筑、育保苗场等86万平方米、修复岸线89公里,自然岸线和旅游岸线占比由修复前38%提升至87.7%。
坚持控源减排“绿城”。积极创建“无废岛屿”,加快推动工业快退岛、全控停、零增量,先后实施岛外车辆“禁入”和岛内车辆“控牌”全域管控、新能源旅游公交体系全域运行、烟花爆竹全域禁放等系列减排举措,所辖大黑山岛负碳超过2000吨二氧化碳当量,庙岛诸湾入选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长岛国家公园建设纳入国家公园总体布局,南北长山岛群、大黑山岛、砣矶岛三个海岛获评全国首批“和美海岛”。
做强生态产业,探索绿水青山海岛路径
加强“海上粮仓”建设,耕好生态海。加快近岸养殖向深远海拓展,成立全国首个省级海上经济开发区——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获批国家级渔港经济区试点,建成投用量产型深水智能网箱、5G+全景海洋牧场应用深远海智能网箱现代化装备,实现了传统养殖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型、粗放经营向集约发展跃升。已获批省级以上海洋牧场14处,其中国家级8处,占全市的近1/3,已建成深远海养殖设施折合标准箱61个。
整合“碧海青山”资源,做精生态游。以争创国家5A级景区为抓手,精心打造海岸休闲、海上环游等海岛特色旅游产品,实施“渔家乐·民宿”三年提升行动,连续举办全国海钓邀请赛、环岛马拉松等赛事,进岛游客“过夜游”比例由2017年的45%提高到75.1%,游客人均消费由1000元提升到1325元。
明确“两个清单”内容,覆盖山海城。围绕长岛标准化创新发展先行区建设,制定涵盖绿色低碳民宿、海洋牧场、景区、绿色交通、裸露山体治理、绿色餐饮等6个方面共计25项标准,下步将加快推动“风光渔”互补产业基地、海岛能源微电网、海岛清洁能源供暖、零碳旅游场景、全域零碳岛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长岛固碳增汇等十大领域累计123项标准认证。
做好生态惠民,建设品质宜居海岛家园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坚持绿色环保导向,加快低碳生产、低碳生活布局建设,实现全域污水处理和有居民岛海水淡化站全覆盖,新建22个空气源供热站,实现城区、渔村供暖煤改电比例分别达到100%、79%,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置。
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推进出租车清洁能源替代,已更新新能源出租车52辆,占比25%。推进船舶清洁能源替代,超百马力新能源船用推进系统下水试验成功,115型大动力船型和渔养型船型同时通过长岛海域使用工况测试,已达量产条件。
打造优美宜居环境。树牢精品精致精细理念,启动“鲜花海岛”创建工作,累计整治影响村居环境问题800余个,同步栽种各类树木、花卉16万余棵(株),安置花箱520个、花盆2500余个,有效提升城乡“颜值”。
目前,正在制定完善《长岛国际零碳岛零碳场景建设工作方案》,重点打造零碳交通、零碳生活、零碳旅游、零碳民生、零碳氛围、庙岛全域零碳岛屿六大零碳体系,加快建设更多可观可感的零碳场景。
做实生态价值,创新生态价值实现机制
启动GEP核算。用数字为碧海青山算“身价”,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烟台长岛海域“海底森林”孕育出海上珍品》入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辅导读本》,成功入选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区市。
增强固碳增汇能力。加强生态资源保护,修复海草床和海藻场面积21公顷;植树造林和退化林改造1万多亩,绿化面积69万平方米。
试水蓝碳金融。创新推出了全国首笔“海草床海藻场碳汇贷”、全省首笔“海洋牧场物联网贷”、全市首笔“海洋碳汇贷”“个人海水双贝类养殖碳汇贷”,为发展蓝碳金融提供了“长岛案例”。
(来源:国际零碳岛屿联盟)
举报/反馈

齐鲁壹点

4147万获赞 216.5万粉丝
初心不忘,一纸风行齐鲁;智趋未来,用心连接用户
齐鲁晚报旗下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