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不再禁止:印度开始批准中国提案”,印度《经济时报》8月22日以此为题报道称,有知情人士透露,印度政府内一个跨部门工作小组批准了电子制造业领域的五六项投资提案,部分投资者是中国公司。报道称,这一进展“意义重大”,因为这是中印边境紧张、中国投资受到审查的背景下,此类投资近来首次获得批准。不过,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在印商界人士2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印度仅想部分解决投资审核、发放技术人员签证问题,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在印中资企业面临的“不公平、不公正、歧视性”的营商环境,对印投资较大风险就不会化解,中资企业对印投资、经营、合作仍需持谨慎态度。
近期,印度政府积极吸引外资企业投资电子产品制造业,提出多项税收减免等激励政策,以解决该行业困境。据《经济时报》报道,获得投资许可的包括立讯精密以及华勤技术持有少数股份的合资公司。这两家企业都是中国著名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为包括苹果、小米等科技企业代工生产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
《经济时报》上月透露,印度政府告知业界,将成立一个跨部门工作小组,加快批准符合某些标准的在印运营或与印度公司合作的中国企业的投资提案。截至目前,该跨部门工作小组已举行过两轮会议,共批准来自不同领域的七八项提案,其中大多数是在电子制造业领域。据报道,一名印度官员表示,该跨部门小组每六到七周碰一次头,来评估现状,并在“进行充分审查”后批准相关提案。
此次批准的投资提案拖延已久。据报道,早在2020年5月,立讯精密就与泰米尔纳德邦政府签署了一项协议,接管已关闭的摩托罗拉手机制造厂,并计划投资约75亿卢比。2022年,泰米尔纳德邦政府就曾敦促中央政府加快批准该提案。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7月的一篇报道中称,印度对中国投资和中国技术人员进入印度的阻碍,使得中国供应链向印度转移时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进度严重拖后。大量产品无法在印度组装制造,但印度市场的需求却持续增长,这反而加强了印度对从中国进口的依赖。自2020年以来,中国对印度出口显著增长,中印贸易的不平衡情况持续扩大。
印度财政部今年7月发布的《2023—2024年经济调查》报告敦促印度增加来自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以加强本地制造业和出口。报告称,为了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印度有两个选择:多从中国进口,融入中国的供应链,或吸引更多来自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来印度方面接连传出考虑放宽对中国技术人员签证限制、吸引更多中国产业投资的消息,但仍对中国企业保持十足的警惕。《经济时报》在22日的报道中提到,此次授予投资许可的条件包括:阐明相关投资和技术对于发展高科技零部件等领域的本土制造业供应链至关重要,任何中国公民都不能在印度运营的公司担任关键行政职务,且中企在该公司不能占据多数股权。
前文提及的中国在印商界人士2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印度认识到中国制造业以及产业链在全球的主导地位,意识到要发展“印度制造”,没有中国参与是无法实现的,因此现在要“亡羊补牢”,在投资、签证审核等方面放宽限制,希望中资电子企业和人才来印度助推当地电子产业的发展。然而,印度在改善针对中资企业营商环境等方面,尚无任何举措,有的中企因不能参加项目投标而无业务可开展,近期被迫离开,有的中企则有数十名中方人员被印方限制离境长达两年之久,目前无任何松动,给中方员工造成工作、生活、心理、家庭等方面的极大困难。
该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资企业来印度投资、经营,须有良好的营商环境,至少是与其他外来投资者一视同仁。希望印方首先解决对在印中资企业在投资、经营、投标等方面制定的诸多不合理、歧视性政策,给予公平、公正、非歧视性的待遇。
【环球时报驻巴基斯坦特约记者 姚晓 环球时报记者 尹野平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吴鸣】
来源:环球网
举报/反馈

中国经济网

2亿获赞 459.2万粉丝
中国经济网,传递有价值的信息
中国经济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