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事局、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科学研究院、中国船级社天津分社、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北海救助局天津救助基地五家交通运输部驻津单位,与天津港集团于2020年底共同签署了《交通运输部驻津单位服务天津港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协同联动工作机制》(简称“5+1”工作机制)。三年多来,六家单位携手共进,制定并落实了53项任务,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力推动天津港向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枢纽港口迈进,天津港集团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217万标箱,集装箱船舶直靠率、在泊船时效率等关键指标位居全国港口前列,为有力促进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做出“津港贡献”。

开启港口安全发展新篇章

发展与安全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5+1”工作机制通过扎实举措筑牢港口安全防线。深入推进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风险分级防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定8类重大风险综合管控预案,梳理49项水上交通重大风险,形成制度性成果,确保重大风险“清单化”运行、“图斑化”管理。开展“海域综合治理”“商渔共治”等专项行动,持续优化水域通航环境,为港口安全发展保驾护航。深化世界一流港口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研究,发布管理手册与考核细则,不断提升港口安全水平。构建“一中心、五分中心”水上搜救管理架构,完善应急机制,提升应急反应能力。同时,推动小型港口服务类船舶停泊秩序规范化,开展LNG船舶夜间通航安全研究,在全国率先完成LNG船舶夜航实船试验;推广应用多功能航标,增设实体AIS航标,实现目视航标的数字化感知;完成天津港港口航道图扫测,开展效能验收技术测定和应急设标,增强港口应急救援能力,提高港口服务智能化与安全性,为船舶运输和港口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助力智慧港口建设再升级

智慧发展,既是驱动力也是大引擎。“5+1”工作机制启动以来,六家单位共同发力,助力智慧港口建设取得新突破。深入开展“智慧码头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研究”和“北航道疏浚提升工程智能监管系统开发”等科研工作,持续提升港口基础设施管理和航道疏浚施工的智能化水平。通过推动实施船舶航行计划报告“零待时”措施,使得近21万艘船舶受益,平均每艘船舶节省等待时间超过2小时,进一步提高了港口的运转效率。此外,推进智控中心建设,通过实时控制提升了船舶进出港的靠离泊效率和引航船接送效率,降低了进出港船舶的能耗。在航道设施方面,完成了主航道的智能化升级和灯浮标的数字化改造,为船舶航行提供了更高效、更智慧的保障服务。同时,通过建立船舶监管数据湖和蓝海数字化服务中台,天津港实现了对船舶的动态实时感知和数据全景模拟展示,进一步加强了船舶的精细化管理,大幅提升了港口的安全通航效能。

引领绿色港口建设新风尚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三年间,“5+1”工作机制紧盯环保与发展“双赢”,服务绿色港口建设迈上新台阶。通过构建天津港水域船舶污染风险智能化动态防控平台、开发天津海域船舶尾气监测监管系统,全面提高污染预警监测、应对能力,显著提升港口环保治理效能。采用清单化服务模式确保重要码头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支持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的运营,积极推进防波堤风电设施建设,展现出天津港在绿色港口建设中的领先地位,为打造“零碳”港区奠定了坚实基础。创新开展碳标签服务,积极推动船舶靠港使用岸电,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绿色港口建设的理念,为整个港口行业的绿色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服务枢纽港口建设展新姿

助力“通道经济”迈向“港口经济”,“5+1”工作机制在服务枢纽港口建设上抢抓新机遇。全力保障主航道疏浚等重点工程,支持南港工业区取得突破性进展;实施渤海湾水域交通一体化组织建设,创新“一次报告,全程通行”机制,推动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设,为船舶航行提供更安全、高效的交通管理服务;积极开展“海事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船舶交通管理架构体系”等课题研究,优化区域航运营商环境,建立通航效能指标评价体系;推进40万吨级船舶进港适应性研究,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能力;打通服务雄安新区进出口货物港口绿色通道,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牵头全国沿海海上交通资源普查,推动数据应用与科学管理,并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港口营商环境,在港口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贡献出更大作为。

按照相关工作部署,2024年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市港航管理局纳入到协同联动工作机制中,形成“5+2+1”工作机制新局面。“5+2+1”工作机制将进一步抓好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携手加快推进天津港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助力港产城融合发展,为交通强国战略实施贡献津港力量。

来源:滨城时报

举报/反馈

网信滨海

3.9万获赞 8550粉丝
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网信办官方百家号
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网信办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