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创新,技术更新迭代是引擎。由白马湖实验室牵头完成的“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CCUS技术)”,日前入选2023年度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何为碳捕集?据项目成员祁志福博士介绍,一方面,我国电力、交通等行业排放量巨大,化石能源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CO₂)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另一方面,二氧化碳其实是个“宝”,有着丰富的碳资源,“碳捕集就是从含有多种气体的烟气中,准确‘捕捉’二氧化碳,用来二次利用。”
简单来说,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一个让二氧化碳变废为宝的过程,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托底性技术。
但这背后,面临着碳捕集能耗高、效率低、规模化应用难等重重困难。多年来,国内外也一直在研究CCUS技术突破的关键。
从文献调研、分子构效关系研究开始,到实验室搭建实验台、实验测试……2021年起,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白马湖实验室主任高翔的带领下,祁志福所在的团队一直从事先进碳捕集材料的产学研联合攻关。
此次入围的这项技术核心之一,就是研发出了高效率、低能耗的碳捕集材料。“实现平均碳捕集率高于90%,二氧化碳纯度高于99%。捕集到的二氧化碳,可用于矿化养护加气砌块,也可用于压缩液化制取食品级干冰,还可用于制备绿色燃料,实现100%消纳利用。”
90%、99%、100%......祁志福列出的一串串数据,成为这群“捕碳高手”的最好佐证。
值得一提的是,白马湖实验室并未将成果停留在实验室,还不断推动CCUS技术示范并走向规模化应用。
去年杭州亚运会上,主火炬的燃料不是之前常用的丙烷等燃料,而是一种由二氧化碳制作成的“绿色甲醇”。这在亚运会史上是第一次。这种绿色零碳新型燃料就来自这项技术,体现了人类对绿色能源的极致追求。
在浙江兰溪,白马湖实验室参建的全国首套万吨级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与矿化利用全流程耦合示范项目,每年捕集利用的二氧化碳量相当于1.5万亩森林每年的固碳量。
举报/反馈

杭州日报

6790万获赞 55.8万粉丝
《杭州日报》 官方号
杭州日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