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向“新”而行、向“新”发力,就能为云南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富宁产业园区 张文峰 摄
作者:陈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向“新”而行、向“新”发力,就能为云南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激活“创新”核心动力,在科技变革上塑造新优势。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与发达地区相比,云南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开展科技创新、转化应用科技成果的能力不足。要聚焦原始创新,强化创新资源和力量整合,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基础研究方面持续发力,高水平建设稀贵金属、特色植物提取、种子种业、疫苗等云南实验室,加快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注重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商品的转化,促进科技成果价值化。激发企业创新动能,通过制定研发经费投入奖补政策、设立科技创新发展基金等方式,让企业在科研项目中发挥更大作用,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
聚焦“质优”关键导向,在产业变革上抢占新风口。产业是经济的基础,也是生产力演进的根本载体。云南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于传统产业,如烟草、矿产、农业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不足,产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难题。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要在掌控产业链关键领域、核心环节上改革发力,推动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改造提升烟草、有色等传统产业,巩固延伸绿色铝硅、新能源电池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开辟发展新赛道。
厚植“绿色”生态底色,在发展变革上寻求新突破。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底蕴和鲜明品质。目前,云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基础还不牢固,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任重道远,尾矿库和工业固废危废等方面仍面临一些问题。要大力提升绿色发展“含新量”,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方式,推进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打造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构建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着力提升生活方式“含绿量”,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动垃圾分类、绿色出行、节水节电等成风化俗,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注入绿色新动能。持续提升绿美建设“含金量”,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全面增强新质生产力的绿色本底。
强化“主体”作用发挥,在人才变革上构建新生态。作为创造者和使用者,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性意义的能动主体。云南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离不开高层次、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要深入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改革创新,有针对性地开展经济管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专题培训,提升干部队伍推进现代化建设能力。着力打造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围绕新产业、新动能超前布局,及时增设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专业学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育更多“云岭工匠”。完善人才“引育用留”政策体系,优化“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办好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腾冲科学家论坛等,加大引进战略科学家、领军科技人才等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力度,以人才“智动力”赋能新质生产力。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云南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改革之火点燃创新引擎,以改革之力重塑生产关系,定能为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赢得主动权,助力实现换道超车、后发赶超。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