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墅区拆违办来了位“得力帮手”,8分钟可以把别人一整天的工作都给干完。
近日,按照预定的巡检计划,20架无人机起飞、巡检、降落,全程不到8分钟就完成了拱墅区大关街道钱江市场、水晶城区域共计93098平方米的违法建筑巡查。
“如果依赖传统人力巡查,需要两个人花费一整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拱墅区拆违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自投入使用以来,无人机就成了拆改工作中的“火眼金睛”,“利用‘无人机+AI’技术实现‘智能侦察’,结合人工现场调查,违法建筑无处遁形。”
拱墅区无人机机场实时监控画面图
“面对新形势下防违控违的堵点难点,我们一直积极尝试采用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弥补传统查违方式的短板,推动违建治理提效提质。”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像拱墅区使用无人机辅助配合日常巡控的做法,可以弥补地面巡查手段的不足,“我们也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积极创新实践,不断强化违建管控力度,全面提升我市违法建筑治理防控水平。”
“空中助力”让违法建筑无所遁形
“你看,这是我们给大关街道做的实景三维模型,它是可以拖动的,如果角度合适,很多细节都能看到。”杭州时尚科技有限公司的工程师张旭不断移动着鼠标,向记者展示“云上城管·移动设备汇聚平台”无人机飞控系统。
据介绍,系统模型精准还原了整个街道的空间布局、建筑风貌以及周边环境,通过交互式浏览可以轻松地从不同角度全方位观察街区的全貌。
“我们设置好航线之后,无人机会定时定点飞行至指定地方拍照录像,通过AI自动对比,就可以发现是否存在疑似违建。”张旭指着地图上显示的黄色点位,“你看,这些就是通过对比发现问题的位置。”
除了搭载系统,无人机的最大优势,还在于弥补了地面巡查手段的不足,发现传统巡查难以触及的“死角”。
“一些园区、高档写字楼的楼顶上都有女儿墙(屋顶周围的矮墙),人眼从地面往上看是发现不了楼顶中间有没有私搭乱建的。”拱墅区拆违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利用无人机巡查从高处俯瞰,城市建筑现状一览无遗,执法人员无须亲临现场,即可完成航拍取证,锁定屋顶、巷道、地面、高层等视觉死角的违建情况。
前段时间,拱墅区拆违办工作人员,就是借助无人机高空巡查,锁定了香吉公寓顶层私搭的阳光房,并及时进行了处置。“高层阳光房因为面积小,且与房屋主体浑然一体,很难被发现,无人机则弥补了这一短板,对我们工作有很大帮助。”拱墅区拆违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有了“空中助力”,违建治理更“给力”。
今年以来,拱墅区以“拆旧控新”为主线,坚持“重点整治、长效管理、环境提升、安全稳定”工作原则,多措并举、攻坚克难,不断加大重点类型重点区域违建清零力度,加快各类安全隐患违建处置进度,努力消除区域脏、乱、差、危等违建及环境问题,保持违建治理高压态势,助力城市管理,提升环境品质。
上半年,全区共处置各类违建8.99万平方米,完成市下达任务的89.89%,实现并超额达成上半年度“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智能侦查”让防违控违降本增效
智能侦查、现场勘察、逐一处置、形成闭环……在拱墅,违建巡检实现了“机器换人”,进一步提升了防违控违的效率和质量。
“无人机可以进行全覆盖、不间断地巡查,它自动识别目标以后将数据传输到后台,然后由人工巡查员进行现场复核,再交办街道进行处置。” 拱墅区拆违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传统巡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同时,由于人的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也会影响巡检质量,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科技手段的加入让拱墅区的防违控违不仅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人力成本。”
“预防大于治疗”也同样适用于控违拆违。
“以往违建巡查的盲区,大多是群众举报时才能发现,此时违建已形成,这时候去处置的话,阻力和损失都更大,难度增加。” 拱墅区拆违办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解释,实施拆违时不仅要出动安保、施工队,出于人性化考虑有时还要为群众进行屋顶补漏等善后工作,一套流程做下来成本很高。“前期发现了,及时处置了,就没有违法建设行为变成违法建筑这个过程了,拆违的人力、时间和资金成本都大大下降了。另外,在新违建处于萌芽状态时进行处置,我们做起当事人的劝阻工作也相对容易很多,效果也更好。”
拱墅区以大关街道为试点,如今已在全区18个街道,共完成了20架无人机的部署,在全区119平方公里范围内绘制航线159条,形成“航线网”定时巡检。通过无人机定期巡航比对,可以全面及时掌握违建动态,第一时间掐断新发违建苗头,减少了群众的损失,也降低了执法成本。
拆违工作,重在巡查,落在长效。
“以拱墅区为样板,我们将进一步依托科技化手段,健全长效机制,统筹谋划、合力推进,建立防违控违管理新秩序,将违建治理不断推向深入,为市民营造整洁有序、安全宜居的城市环境,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