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上海峰飞航空的盛世龙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从位于南京浦口区的南京市无人机基地起飞,飞越长江并沿江盘旋巡航后返回基地,完成吨级以上eVTOL跨长江首飞。更早一点,由深铁集团和东部通航联合推出的国内首个“低空+轨道”空铁联运项目正式开航,从深圳“飞”到中山全程仅需25分钟,可望实现1小时内到达湾区90%以上地区。 自今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我国低空经济迎来快速发展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今年3月发布的
《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明确,到 2027 年,我国通用航空装备供给能力、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现代化通用航空基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高效融合产业生态初步形成,通用航空公共服务装备体系基本完善,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在城市空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商业应用。
那么,低空经济规模有多大?低空飞行离规模商用究竟还有多远?低空智能网络如何构建?低空经济如何的“芯”机会和“芯”问题有哪些?低空飞行如何破解可以想见的续航焦虑?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电子报》派出记者团,采访了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
低空经济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具有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复杂、使用主体多元、涉及部门和领域多等特点,既包括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技术赋能,与更多经济社会活动相融合,形成了一种容纳并推动多领域协调发展的极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综合经济形态,具有明显的新质生产力特征。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测算,2026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各地已在争相布局低空经济,希望依托新技术、拓展新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二十多个省份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最近的,是湖北省于8月上旬印发的《湖北省加快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 各省市各地区使出浑身解数激活低空经济。在产品技术维度,低空经济对低空飞行器制造不断提出技术革命性突破的要求。北京、安徽、山东等省份加快布局低空飞行器制造,重点开展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技术产品研发,由此推动本地低空产业不断迭代升级,驱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在应用维度,低空出行不仅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融合协同发展以及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这些省(市)发展低空飞行(通航),进一步创造了诸如“低空+旅游”“低空+物流”等丰富应用场景,形成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路径,进一步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不过,专家提醒,要避免同质化竞争,需要各省(市)在产业发展方面实施精细化“低空+N”的路径模式,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错位发展“低空+物流”“低空+医疗”“空+农林”等新业态、新场景。 随着“低空+”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低空经济的想象空间正在逐渐被打开。工业级无人机、航空级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分体式飞行汽车、共轴无人直升机等概念层出不穷。哪类产品商用前景更广?低空飞行器大规模商用到底还有多远? 今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印发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我国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在城市空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商业应用。《实施方案》对城市空中交通提出的目标是“实现商业运行”,而对于物流配送提出的目标是“实现规模化应用”。 目前,我国无人机技术相对成熟,尤其是微轻小型无人机已经有不少成熟的工业级产品,是短期内低空经济发展的主体之一。eVTOL结合了电动汽车技术与航空制造的最新成果,能够在拥挤的城市环境中提供高效、快捷的出行方式,因采用电动驱动,它还具有低碳、低噪、环保等优点。上述《实施方案》明确提到,支持依托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区域,以eVTOL为重点开展应用示范。 中国的低空经济市场已经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但也面临诸多瓶颈和挑战,包括新型航空器大规模运行带来的地面安全和空中安全问题、效率问题、空域管理问题等。目前,起降场、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等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还不完善,运营企业在基础建设方面的投入较大,很多业内企业希望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及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低空经济相关领域投资中来,给予科研项目和创新企业足够的支持与激励。 无论是低空经济发展还是低空运行管理,都离不开一张能够支持多主体运营、多任务处理、高密度运行、大流量传输的低空智联网络,其为各类低空飞行器提供安全高效飞行所必需的空域环境。 空地一体新航行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学军指出:“如何通过网络技术实现飞行器规模化、常态化的安全高效的飞行活动是低空经济下网络技术的核心需求。”他认为,低空智联网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要构建高效的低空智联网,通信网络的性能保证是重中之重,广域覆盖和可靠的低空通信网络对于低空经济的规模化运行起到决定性作用。 此外,在低空经济发展成熟后,一座城市上空可能会有数千、上万甚至几十万架无人机同时运行,因此需要通过一个指挥平台统一指挥调度,把工作交给“低空大脑”来执行。 开发智能化空中交通系统,能够令无人机在低空智联网支撑下,灵活运用网络环境下的广域感知、计算与存储资源,并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对低空飞行器的统一调度、智能规划、飞行管控,从而确保低空飞行器的安全和高效运行。 随着低空经济各类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加,类型不断丰富,对于芯片的用量和技术要求也水涨船高。 据了解,就低空经济产业中的民用无人机而言,需要涉及至少11种芯片。例如,用于实现无人机与地面站或其他无人机之间无线通信的通信芯片;用于管理无人机的电力系统,包括电池充电、电压转换等的电源管理芯片;用于处理飞行控制算法、图像识别、路径规划等任务的处理器芯片,等等。 这些芯片支持着无人机最核心的飞行管理与控制系统(飞控系统),相当于无人机系统的“心脏”,对无人机的稳定性、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精确度、实时性等都有重要影响,对其飞行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无人机和eVTOL等低空经济产品对于芯片的要求,并不像手机和电脑一样需要过于高端的芯片。业内专家表示,一架无人机中绝大多数都是低端芯片,需要的中高端芯片很少,但民用无人机追求高性能、小体积、低功耗,对芯片也提出了很多新要求。 当下,很多芯片公司都已经开始涌入低空经济这一“蓝海”,面对低空经济提出的挑战,各大企业不断攻坚克难,拿出了全新的产品填补市场空缺。尽管当前的低空经济还处于发展的初期,芯片产业在性能、成本、安全、标准等方面,仍面临很多的挑战,但随着我国政策支持力度逐渐加大,以及各大企业的不断努力,芯片的更新迭代将成为低空经济腾飞的关键推动力之一。 动力电池是绿色能源的代表,也是航空器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航空器的航程、平稳性、安全性和运营效率。据业内人士估计,电池占相关飞行器成本约在三成左右,因此电池市场潜力巨大。 相比新能源汽车,低空航空器对动力电池性能要求更加严苛。除了高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低成本、长循环使用寿命外,低空航空器对电池安全性、快充等要求也远远超过车用电池。另外,用于低空飞行场景也意味着电池要更轻量化。 目前民用无人机、eVTOL使用的基本上都是液态锂离子电池。但其并非“长久之计”,固态电池呼声越来越高。“eVTOL要求电池高安全、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固态/半固态电池或为未来主流路线。”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秘书长陈国华指出,“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众多,目前Li-LMO(锂金属负极-锂金属氧化物正极)是全球电池厂主流布局路线。” 不过,目前固态电池技术也并非完美无暇,其商业化应用仍面临成本高昂、生产规模小、循环使用寿命不稳定等挑战,eVTOL用固态电池尤其需要提高功率密度。 总体而言,对于低空航空器绿色动力系统,液态锂电池、半固态锂电池、全固态锂电池均有各自优缺点,此外,氢动力、可持续燃料动力等其他技术路线都在加速攻关,最终技术路线会是哪个目前还难有定论。 三问:低空飞行离规模商用还有多远?
四问:低空经济如何解决“芯”问题?
五问:低空飞行续航焦虑如何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