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在菜市场的火锅店,食材陈设方式参照菜市场风格。
菜市场里吃火锅、吃烤肉……近日,厦门菜市场添了新消费场景。火锅店、烤肉店、棋牌室等纷纷“定居”菜市场,尽管经营品类不同,但主打“市井风”与“烟火气”的店面,吸引众多年轻人前往打卡。为什么菜市场能如此“出圈”?近日记者走访观察,也联系了业内人士分析。
消费者认可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集美区石鼓路的夏商(集美)农贸市场。该市场共有三层,一楼与二楼设有瓜果、海鲜、肉类等摊位,而三楼则是火锅、烤肉等餐饮店。记者走进火锅店,内部设计充满菜市场气息,蔬菜、瓜果被精心摆放在柜台上,肉类更是被细心切割成条状,悬挂在档口前……门店里有不少年轻人正吃着火锅。还有一家位于八市的火锅店也在“小红书”走红,顾客能现场选肉、买火锅底料,随后打包食材回家用餐。杨老板说:“开店一年来,深受年轻顾客欢迎。”
住在石鼓路附近的叶阿姨是菜市场的老顾客,“我们老年人也喜欢尝新,不想做饭的时候,上来吃吃火锅、烤肉,也蛮好的。”“在菜市场里吃火锅,就像在家里吃饭一样,很有烟火气。”来自福州的游客萧先生说,在厦门意外发现了火锅店的新形式,觉得很有趣。
除了食客对菜市场元素的认可外,菜市场的摊主们也很赞赏这一新模式。许女士在夏商(集美)农贸市场二楼开了一家肉铺,她说:“楼上店家每天从我这里进货,生意更好了。”隔壁菜摊许老板也说:“三楼餐饮店带来了很多人流量,不少人吃完饭还会顺便买菜带回家。”
受店家青睐
为何这么多商家瞄上“菜市场”?相对便宜的租金是餐饮店选择走进菜市场的重要原因。“临街店铺的租金价格高,开在菜市场里租金成本低。”胡先生在一家农贸市场开了烤肉店,他说,在这里开店,还能直接到摊位采购所需食材,方便快捷,节省成本。
除此之外,烟火气也是店家追寻的热点。“菜市场让我想起小时候去赶集的快乐体验,也想将这样的乐趣分享给大家。”火锅店孙老板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这种“烟火气”,门店还可为顾客加工刚刚购买的海鲜和新鲜蔬菜,也丰富了顾客的体验感。
把控质量 店铺才能走得远
为何“菜市场”摇身一变成为热门打卡地?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江航分析,开在菜市场里的店之所以受欢迎,关键在于市场方积极拥抱变革,巧妙融合多元化业态。从供给方角度看,商家精准对接年轻群体消费偏好,通过市场细分与赛道转换,营造新场景去同质化,拓展了菜市场消费群体范围,促进了市场消费;从消费方角度看,随着社区生活更加便捷,消费者餐饮需求日益多元,打卡菜市场成年轻人追求性价比、新鲜食材和地道生活方式的新表达。因此,菜市场里的这种变化契合了这一消费群体的需求。
从产业链角度分析,菜市场将餐饮店引入其中,一方面增加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另一方面还能保证餐饮企业食物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形成双赢。对于消费者而言,从原材料到餐桌,所见即所得,不仅吃得放心,还增加了消费乐趣。另外,商家设置的简洁的用餐环境,让消费者有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增加了烟火气。
针对商家的新打法,江航提出建议:无论转型之路如何铺展,质量把控始终是核心要义,要确保每一份产品都能经得起市场检验,将打卡的“头回客”变成“回头客”,店铺才能行稳致远。
(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张玉榕 实习生 周婉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