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示范工程——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路6号保障性住房项目完成首件模块吊装,标志着国内首个在高密度城区建设的混凝土模块化高层建筑正式进入主体模块施工的关键阶段。行业内外人士、业主代表、媒体记者等近百人现场观摩,共同见证了首件模块从工厂生产、质检、装车、运输到现场多方联合验收的全流程。
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是完善住房制度和供应体系、重构市场和保障关系的重大改革。在今年的住博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指出,要提高住房建设标准,采用智能化、装配式等新型建造方式,打造“好房子”样板,让老百姓真正享受便利、感到舒适。当前,多地积极出台政策措施、高效推动项目落地,不断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在2023年发布的《深圳市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要全面采用装配式建筑,推广智能建造、装配式装修、绿色建材和集成化模块化建筑部品,打造“绿色、健康、智能”的新一代成品住宅。
今年6月,深圳市政府再次出台《深圳市推动现代工程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底实现模块化建筑累计开工建设面积不少于200万平方米的目标。梅林路6号保障性住房项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的重点工程,其创新运用迭代升级后的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为未来住宅建设提供了新模式。
项目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路与梅东三路交汇处西北角,由深圳安居集团旗下福田安居公司投资建设,由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旗下中海建筑有限公司和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承建。项目总建筑面积4.45万平方米,地下2层,地上30层,高度接近百米,包含40平、70平两种户型,可提供696套保障性租赁住房,计划于2025年6月竣工。
去年6月,深圳安居集团旗下全国首个高层混凝土模块化保障性住房项目——华章新筑,仅用365天建成交付,创造了“三个全国第一”。梅林路6号保障性住房项目是深安居保障性住房模块化建筑的2.0版本。
据悉,该项目结合深圳市最新发布的《混凝土模块化建筑技术规程》,创新运用C-MiC混凝土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实现了建筑工艺的全面升级。“在现有模块化集成建造技术基础上,采用‘箱模-现浇剪力墙体系’,升级迭代了标准化模块、微管廊、模块协同结构受力等技术,在尽可能减少对周边创意园、居民楼影响的前提下,为市民打造建设更快、品质更高的保障性住房。”深圳市福田人才安居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长林俊耀表示。
据了解,此次吊装完成的首件模块,其实就是一套面积40平方米的完整房子,在工厂生产阶段就已经完成了精装修,只要通电通水即可居住使用。原来,项目在设计环节,项目将整栋建筑拆分为800个模块,其中40平一套房就是一个模块,70平由2个模块拼成,每个模块集成厨房、客厅、卧室、卫生间及阳台等功能区;在生产阶段,模块的结构、水电、装修等大量工序在工厂内提前完成。“其实,在模块吊装到位后,就相当于传统建筑的交房了,达到了‘拎包入住’的标准。”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
其中,“微管廊”技术是项目的一大亮点,将电力、通讯、热力、给水等多类管线集成在构建隧道空间中,集成度达户内管线的60%,有效减少空间占用且节约运维成本,提升检修便利性和运维效率。
此外,项目还全面应用了《深圳市智能建造技术目录(第二版)》中的先进技术,覆盖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智慧运维等环节。项目通过自主可控的BIM系统、T-BIM设计管理平台、C-SMART智慧工地系统等技术,实现了全过程数字化管理,确保设计、生产、施工、运营的高效协同和信息实时更新。
“为打造高品质‘好房子’,项目还引入了集成数字交付(IDD)的概念,以建立MiC产品合格证体系为基础,以电梯工程全生命周期数据、资料电子化管理为试点,采用云存储与电子签平台相结合的方式,推动MiC项目全过程数字化验收和资料归档。”中海建筑有限公司工程中心总工程师徐恺表示。
活动现场,中建海龙还通过无人机直播与C-Smart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实现“数实融合”,让与会嘉宾从模块的质检、起吊到落位、安装,体验模块化集成建筑从全流程带来的智能建造变革。
目前,深圳安居集团还与中建海龙共同承担“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编制发布深圳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2项,实施混凝土模块化示范项目2项,开展研发课题合作11项,积极探索建设“老百姓心目中的好房子”,为深圳乃至全国保障性住房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范例。
同日,同样由中国建筑国际集团建设的山东省首个混凝土MiC项目——青岛市光电产业园宿舍项目也顺利完成MiC箱体首次吊装,随后进入主体模块快速施工阶段。该项目建筑面积2.32万平方米,运用724个MiC箱体,配有高标准餐厅、活动室、阅览室等生活配套。作为山东省智能建造的标杆示范工程,该项目同样采用最新C-MiC建造技术,建成后可为光电片区超过6500名产业人才提供居住保障,助力区域产业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