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中午,李自成率领农民军,在明朝太监王德化的引导下,从德胜门,经承天门进入北京皇宫。明朝崇祯皇帝见大势已去,和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自缢身亡,王承恩也在一旁自缢而死,明朝灭亡。
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后,封宫女窦美仪为妃,下令严明军纪,然而,没过多久,李自成的部队便违反了禁令,失去控制,农民军开始拷掠明朝官员,四处抄家,让他们按照官职大小交钱,以作为农民军的军饷。
在这个时候,李自成手下的大将刘宗敏,制作了五千副夹棍,如有不交钱的官员,便大刑伺候,很多人都被夹棍用刑致死。
刘宗敏还带人抄了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家,抓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并霸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
吴三桂得知消息,冲冠一怒为红颜,本来打算投降李自成的他,立即掉转马头,奔赴山海关,投降了清军,造成引清军入关的恶果。
当李自成得知吴三桂又回到山海关之后,立即率军征讨,最终引发了山海关之战,双方在一片石决战。
最终的结果是,李自成的农民军,在一片石被清军击败,李自成退回北京,匆忙举行了登基仪式之后,便退出了北京,满清一路追击李自成,进入北京,进而入主中原。
这里面,有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就是山海关一片石之战,李自成、吴三桂和清军,分别是多少兵力?
有人说,李自成的兵力是二十万,也有说法是六万,还有说法是十万,到底是多少?
清军的兵力,有说法是四万,也有说法是七、八万,到底是多少?
而吴三桂的兵力,又是多少呢?
先看李自成的兵力,根据《明史》的记载,山海关之战,李自成的兵力是二十万。
《明史 李自成传》记载:四月二十二日,自成兵二十万,阵于关内,自北山亘海。我兵对贼置阵,三桂居右翼末,悉锐卒搏战,杀贼数千人,贼亦力斗,围开复合。
而据查继佐《罪惟录》卷三十一,《孤臣纪哭》云“兵六万”;《吴三桂纪略》记“发兵十万,号三十万”;《甲申传信录》说十余万。《流寇志》说“自成合兵十余万攻之”。
二十万,六万,十万,三种说法。
我个人认为,《明史》的记载,比较可靠,应该是二十万左右,如果低于这个数,不合理。
理由是,李自成知道山海关的重要性,而且,知道吴三桂手中有一支精锐部队关宁铁骑,如果不带二十万人马,李自成根本没有胜算。
清军是多少呢?
当李自成和吴三桂军双方激战之时,清军并没出动,而是在一旁坐山观虎斗,当李自成军和吴三桂军双方激战到精疲力尽之时,清军这才出动,搞突然袭击,冲入农民军阵中。
有说法是,当时,多尔衮见双方都已疲惫,急令阿济格和多铎各率两万精骑,乘风势、挥白旗,对阵直冲李自成的大顺军。
万马奔腾,箭如雨下,疲惫的李自成军见清军突然杀出,猝不及防,死伤无数,随即溃败,刘宗敏也中箭受伤。
李自成在附近一座山冈上观战,见败局已定,便下山撤走,退回北京,半路上,下令杀了吴三桂全家。
这个说法是,清军有四万人,阿济格和多铎各两万人。
如果说是四万人,真不一定能击败李自成,毕竟,李自成有二十万大军,就算和吴三桂大战,已经折损三分之一,还有十四五万,四万清军要想击败李自成十几万人,哪有那么容易?
另有说法是,清军当时有七、八万人。
据顾诚《南明史》称,清军大约七、八万。
清军七、八万人,这个说法比较合理,因为,七、八万人,加上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怎么说,加起来也有十万人了,十万人打李自成折损后的十四五万人,击败李自成还有可能。
那么,吴三桂又是多少人呢?
吴三桂原本在山海关,统兵有五千人。
蒋德璟:《悫书》卷十一,《回奏议撤宁远揭帖》:第关宁迫近神京,所系尤重,三桂兵五千为奴所畏,不独宁远恃之,关门亦恃之,虽缓急未必能相救,而有精兵在彼,人心自壮。
有记载称,吴三桂在返回山海关的途中,曾招募兵七千。
李清:《三垣笔记》附识中:刘宗敏系三桂父襄,索沅不得,拷掠甚酷。三桂闻之,忿而中改,遂募兵七千,据山海关敌自成。
又有记载称,吴三桂招集溃卒及唐通兵约二万人,故加起来,总兵力约二、三万人。
刘健:《庭闻录》卷一:传檄远近,讨贼复仇,招集潰散及唐通降兵约二万人,以众募不敌为虑;有进乞师策者,遂遣副将郭云龙、杨坤、孙文焕请兵于大清。
这个说法,比较可靠,如果吴三桂没有两三万人,只有五千人的话,李自成的二十万大军,分分就能灭了他,根本等不到清军出手,吴三桂就被团灭了。
也只有吴三桂有两三万人,才能勉强抵抗李自成的二十万大军那么久,以此来拖延时间,给清军提供机会。
主要参考资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