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15日报道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8月13日刊发题为《抗击全球逆风:非洲可以借鉴东亚的三点经验》的文章,作者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商学院非洲研究中心主任阿米特·贾因。文章摘编如下:
非洲经济未来两年的年增长率预计不会超过4%。对于三分之一人口每天生活费不足2.15美元,而人口年增速超过2.5%的大陆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这意味着政府收入减少,普通民众口袋里的钱更少,因为他们的收入被通胀蚕食了。展望2024年,非洲面临多重挑战。逆风前行,非洲可以借鉴东亚的三点经验。
第一,减少对外部资金的依赖,调动国内资本。美元走强和高利率使得偿还债务变得更加困难。继续向国际债权人借款是不明智的:非洲需要利用自己的财富池。首先是在海外的价值2.3万亿美元的投资基金、养老基金和主权财富基金。如果资本市场更有深度,这些资金可能会被再投入国内。韩国通过将大部分国内退休储蓄金投入三星和现代等国家一流企业,为自己的工业化融资。它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有一个监管良好的功能性资本市场,可以为此类交易提供便利。
非洲工业化停滞不前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资本市场不发达。将国内私人储蓄引导到经济生产部门也许是最佳途径。公民参与资本市场越广泛,国家发展对外国借款的依赖就越小。投资者会把从金融市场借贷的能力视为竞争力的标志。因此,非洲交易所联动项目(统一七个地区证券交易所的泛非试验)的成功可能具有变革性。
一个监管良好的有深度的金融市场就像一台润滑良好的内燃机。它可能并不完美,但一旦启动,就可以在没有太多摩擦的情况下把资金给到需要的地方。如果即时本地货币跨境支付的泛非结算系统取得成功,它不仅会消除非洲内部贸易的一个重要障碍,还可能结束非洲贸易对美元等硬通货和美欧第三方银行的依赖。
第二,建立公共粮食储备,激励农民生产更多的本土主要作物,办法包括补贴种子和肥料、提供推广服务、保证给予最低价格支持等。粮食安全既不能听任市场随心所欲,也不能任由国家发号施令。看看中国:在经历了现存记忆中最严重的饥荒之后,北京对粮食安全十分执着,以至于中国现在储备的大米和小麦足够14亿人口吃18个多月。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有1.58亿非洲人处于严重的粮食不安全状态。这几乎占其总人口的13%。非洲各国政府每年在农业上的支出平均不到国家预算的5%。2003年,非洲联盟呼吁非洲各国政府将公共支出至少增加一倍,并将年度预算的至少10%分配给农业部门。
第三,快速实现工业化。制造业是一条久经考验的经济转型之路。当东亚第一次进入全球制造业价值链时,它是在梯子的最底层,生产廉价的玩具、鞋类和服装。随着收入增加,工资也在上涨,这些制造业的工作岗位转移到了劳动力成本更具竞争力的南亚和东南亚。尽管非洲的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仍高于南亚,但差距似乎正在缩小。
除了少数例外,非洲经济以生产率低的服务业为主。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服务业占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经济活动的47%。但这些都是典型的低生产率服务,对提高人均收入几乎没有贡献。按价值计算,非洲60%的进口是制成品。如果其中一些商品成为当地制造,那么非洲能将更大比例的价值留在国内,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随着制造业的增长,对高价值服务的需求也将增加。尽管如此,非洲必须改变自己的定位。当劳动力仍然是制造业的关键成本因素时,中国利用工资成本优势套利进行工业化。但是,对工业化的后来者来说,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可能很快就会抹杀工资成本优势。随着供应链的转移和全球贸易沿着地缘政治路线分裂,非洲实现工业化的机会窗口期很有限。(编译/刘宗亚)
举报/反馈

参考消息

3849万获赞 221.1万粉丝
用外媒视角看中国、观世界
《参考消息》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