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经接近尾声,新的学期即将开始。新学期开学时间、放假时间是什么时候?开学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一起来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时间安排
义务教育阶段:
2024年9月1日(星期日)开学;2025年1月11日(星期六)结束本学期工作,共19周;2025年1月12日(星期日)至2月16日(星期日)放寒假,共5周零1天。
非义务教育阶段:
2024年9月1日(星期日)开学;2025年1月18日(星期六)结束本学期工作,共20周;2025年1月19日(星期日)至2月16日(星期日)放寒假,共4周零1天。
秋季学期义务教育阶段共上课91天
通过校历时间来算,秋季学期义务教育阶段,一共上课91天,放假41天。
值得注意的是,如遇不可抗力因素,市教委将根据有关规定研究调整校历,报市委市政府、教育部批准后及时发布。
如遇市应急办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及其他极端天气红色预警,各区教委要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2018年修订)》有关要求,根据区域实际污染情况采取相应应对措施,指导中小学、幼儿园做好相关工作。
北京市校外教育机构可参考中小学校历,结合校外教育特点和本校实际制定校历。
各成人高等学校、成人中等职业学校可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和主管部门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校历或参照上述日期执行。
各普通高等学校可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校历。
迎开学,中小学最全贴心攻略
心理准备
帮助孩子学会应对压力。呼吸调节、冥想和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技巧可以帮助人在面对压力时冷静下来;参与积极的娱乐活动,如运动等,有助于调整心态和缓解压力。
引导孩子与朋友、家人或同学分享感受。与关系亲近的人倾诉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减少孤独感。
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如果假期较少参加社交活动,要逐渐调整回归积极的社交状态,与他人建立联系,分享快乐和困扰。社交支持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培养孩子适应变化的能力。学会应对挫折的方法,以更积极的态度看待问题;强调自己的优势,建立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
生活准备
与孩子一起回顾假期生活。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把假期生活“倒电影”式地回放一遍,对照假期计划,看哪些已经完成,哪些尚未完成。可以一起分享下收获和遗憾(读书、旅行、休息、娱乐、交往等各方面),并及时总结经验或分析原因。
帮助孩子收心,回归日常状态。假期中的孩子,心态通常较为松弛,而开学后则相对紧张,两种状态的转换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对此,家长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把心收回来,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让孩子的心慢慢沉静下来。
引导孩子调整生物钟。很多孩子在假期形成了晚睡、晚起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果不提前调节,开学之初通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佳的状态,影响孩子的学习适应。
家长们不妨和孩子一起制订一个和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按照平日上学的时间起床、睡觉、学习、运动,有规律地作息,更好地适应接下来紧张的学习生活。
学习准备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查漏补缺。提醒孩子检查回顾作业的完成情况,还有哪些未完成,尚有时间予以完成。很多孩子经常将作业拖延至正式开学前一晚,挑灯夜战,通常在身心俱疲的状态下,草草应付。
制定新学期的目标和计划。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目标和计划,例如下学期要提高哪几门课的成绩,要掌握哪一门新特长等。目标和计划不能好高骛远,一定要可落实。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明确方向,也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带孩子逛逛图书馆和书店。开学前,家长们可以结合新学期计划,陪孩子去图书馆、书店等地方,感受一下浓浓的书香,也可查阅和购买一些孩子喜欢的书籍资料,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也为新学期适当做些准备。
引导孩子适度复习和预习。经过一个假期,孩子可能对上学期的知识有所遗忘,不妨抽空回顾一下主要知识内容。同时,也可以提前浏览新学期的教材,适当做些预习,有利于实现新旧知识的顺畅衔接。
但提醒家长,孩子提前预习要适度,不建议提前把新知识学一遍,这样容易致使孩子在正式学习时丧失新鲜感和兴趣。
物品准备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查漏补缺。提醒孩子检查回顾作业的完成情况,还有哪些未完成,尚有时间予以完成。很多孩子经常将作业拖延至正式开学前一晚,挑灯夜战,通常在身心俱疲的状态下,草草应付。
制定新学期的目标和计划。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目标和计划,例如下学期要提高哪几门课的成绩,要掌握哪一门新特长等。目标和计划不能好高骛远,一定要可落实。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明确方向,也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带孩子逛逛图书馆和书店。开学前,家长们可以结合新学期计划,陪孩子去图书馆、书店等地方,感受一下浓浓的书香,也可查阅和购买一些孩子喜欢的书籍资料,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也为新学期适当做些准备。
引导孩子适度复习和预习。经过一个假期,孩子可能对上学期的知识有所遗忘,不妨抽空回顾一下主要知识内容。同时,也可以提前浏览新学期的教材,适当做些预习,有利于实现新旧知识的顺畅衔接。
但提醒家长,孩子提前预习要适度,不建议提前把新知识学一遍,这样容易致使孩子在正式学习时丧失新鲜感和兴趣。
来源:北京市教委官网、首都教育等
来源:现代教育报
流程编辑:U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