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聚焦小人物,还是在消费外卖员?自8月9日上映以来,电影《逆行人生》遭遇了口碑两极化。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8月14日17:50,《逆行人生》票房达2.32亿元,豆瓣评分方面超过5万人参与打分,目前评分稳定在6.8分。这与徐峥上一部现实题材电影《我不是药神》9.0的豆瓣评分、31亿的票房比起来,注定是难以超越的结局。
但事实上,6.8分在2024年暑期档上映的诸多电影中,已经是一个及格线以上的分数,辛芷蕾、王骁、贾冰、丁勇岱等一众实力派演员的演绎,也并不拉胯。为什么《逆行人生》遭遇了更多的争议?
也许,根源就在于“现实”二字。
《逆行人生》通过外卖小哥这一新型劳动群体的生活状态,反映出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如经济压力、家庭责任、职场竞争等。徐峥饰演的高志垒、王骁饰演的老抠、冯兵饰演的“单王”大黑等角色,都代表了不同人物遭遇的现实困境,他们或是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或是为了家庭的医疗开支,不得不投身到“送外卖”这份辛苦而又危险的工作中。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演员动情地演绎,让观众能够感受角色的痛苦与挣扎。
“我看的时候,其实有几次都落泪了。”在市民王先生看来,电影并不是仅仅表现了外卖小哥这个群体,而是展现人生百态,展现了千千万万个为了生活不断向前奔跑的任何家庭,从这一点来看,《逆行人生》是值得让人走进电影院的。
但不少观众对于现实主义题材有着更高的道德期待。这部分观众认为,既然打着现实主义题材的旗号,除了剧情设置贴近现实以外,在批判现实、揭示问题根源上还应该更进一步。
显然,从定档海报上,《逆行人生》就踩到了“雷区”。在海报中央,每一个演员饰演的外卖员都在发自肺腑地大笑,而他们身后,真正的外卖员都在忙忙碌碌、面无表情。“穷人花钱看富人拍电影”成为许多观众对《逆行人生》兴致缺缺的重要原因。
“平心而论,电影把外卖员遇到的无理顾客、蛮横保安、交通问题、无情的行规等问题都讲出来了,但是造成这些大大小小的矛盾背后的原因就浅尝辄止,批判不是批评,大团圆不是大团圆。”8月13日晚,从事服务业的刘宏基在观影后表达了对电影的失望。刘宏基说,现实的困境很明了,却少了一些批判性,让人如鲠在喉。
当点外卖已经成为一种日常习惯,大众对于外卖员也保持着很高的关注度,“严寒酷暑、刮风下雨时该不该点外卖”一度也成为讨论的热点。恶劣天气时送外卖固然艰难,但如果不点外卖这个群体好像又没有稳定收入。怎么办?没有明确的答案,一如这部电影所呈现的故事,脱胎于真实却少了些剖析与批判的力量和勇气。
现实主义题材不好碰,如《我不是药神》这样的精品更是难出,期待有更多的影视作品能直面现实,带动人们关于现实的思考。
举报/反馈

重庆日报

78.9万获赞 5.8万粉丝
重庆最权威信息一手发布!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