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管这叫漂流?”
“好似《西游记》名场面——唐僧师徒过通天河。”
“还可以捉鱼。”
“其实我觉得贵州漂流一点都不刺激,上一次我去漂的时候,漂着漂着就睡着了,直到工作人员掐我人中才醒。”
……
近期,贵州漂流视频走红网络,“漂流还得看贵州”等多个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玩梗。贵州漂流为何就突然“火了”?大家关心的安全性如何?带着这些问题,南方+记者连线采访了贵州相关当事景区和业内人士。
相关阅读
想到贵州体验《西游记》同款漂流?这份攻略收好
到贵州旅游别忘了顺手做这件事,最高可领5000元奖金
2024年贵州文旅“四免一多一减”优惠活动方案
贵州漂流“火”了
河水碧绿清澈,浪花翻滚,身着救生衣的游客坐在漂流筏上跌宕起伏,配上《西游记》BGM……近期,贵州漂流以惊险刺激似唐僧师徒过通天河形象而走红网络,引发网友们热议。
图为遵义水银河漂流。
南方+记者留意到,在抖音等视频平台,贵州漂流持续走红,“不愧是贵州第一漂”“漂流还得看贵州”“谁不羡慕夏天的贵州”等多个话题登上热榜,热度最高的在看人数达1246万(截至8月11日22:00)。
位于贵州黔西南州兴义市的马岭河漂流是走红的景区之一。景区现场负责人宋国斌告诉南方+记者,视频的意外走红,系游客们拍摄发布的。该景点每日漂流可接待400人左右,视频走红后慕名而来的游客和网红、自媒体博主有所增加,现在每天早上9点左右便已客满。
图为贵州兴义市马岭河漂流。
近年来,各地争相发力文旅,但真正能实现“出圈”的并不多。贵州漂流为何能“火了”?
在从事漂流业务多年的贵州省旅游产业集团外派董事吴展松看来,贵州漂流的走红,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首先当前处暑期旅游旺季,旅游话题关注度高;其次是漂流运动的独特魅力;第三是贵州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支撑,在漂流方面所展现出的原生态特色。
吴展松表示,漂流作为一项水上探险运动,其魅力显得特别,近年来愈发受到游客们欢迎。“漂流一般是和家人、朋友一起。一方面可以满足人类喜爱水、亲近水的天性,在清山绿水间观赏沿岸美景、民族风情;另一方面,它还具有一定的冒险性和刺激性,是一种很好的放松身心、增进亲友间感情方式”。
业界提醒漂流并非适合所有人
在吴展松看来,贵州漂流走红还离不开其丰富的资源禀赋,“贵州山清水秀,加上落差相对大,造就了贵州漂流原生态、惊险刺激的特色。”他说,贵州漂流资源中既有世界级漂流比赛场地,也有适合家庭体验的平缓河段,产品类型较为丰富。同时,近年来,贵州旅游界也在积极尝试推出了桨板漂流等新业态,进一步丰富了游客体验。
吴展松介绍,贵州漂流景点主要集中在黔东南、黔西南、黔南及贵阳、遵义等地,这些地方普遍水质较好,不少漂流河段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海拔相对较低,漂流河道落差大。
图为贵阳南江大峡谷。
对于网友关心的安全性问题,业内人士表示,游玩时应选择正规漂流景点,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宋国斌告诉南方+记者,该公司2015年接手运营马岭河漂流业务以来,未出现游客死亡事故,“刺激但还是比较安全的,不用过于担心”。
吴展松则提醒,漂流并非适合所有人,各大漂流点对游客接待范围具体在景区都有公示和提醒。年龄65周岁以上、身高1.2米以下,以及孕妇、心脏病、高血压及其他身体不适者不建议漂流。“市民来贵州漂流,建议事先做好功课,选择适合自己的漂流点。”
■对话
南方+记者:知道贵州漂流最近在网上很火吗?
宋国斌:这些(视频)都是游客自己拍的发网上,特别是配了西游记音乐后,大家都在自发转发。至少我们景区没有专门去做推广。
南方+记者:漂流很多地方都有,在你看来,为什么贵州漂流能火?
宋国斌:我觉得主要是原生态。贵州是典型喀斯特地貌,平均海拔1100米,水质普遍较好,河流落差较大。就马岭河来说,我们上游有一座库容量1.3亿m³的水库,能持续保证充足水量,同时经过水库沉淀后,水质较为清澈。而且我们漂流河道都是自然河道,沿途风景优美。
南方+记者:网友们的调侃背后,其实反映大家都很关注安全性问题。你们景区有哪些安全措施?
宋国斌:看到(网上的)调侃了。在日常管理中,我们主要有三个方面安全措施:一是水位必须在安全范围内才能出船;二是每艘船配了至少4名专业船工掌舵,他们身兼安全员,万一有翻船等突发意外也能第一时间施救;三是凡上船必穿救生衣,且我们救生衣都是专用定制,使用两条跨带。我们从2015年接手马岭河漂流业务起,都没有发生大的事故。
南方+记者:也有一部分游客担心,贵州的漂流太刺激了而不敢来体验。
宋国斌:马岭河全长70公里,目前开展漂流业务主要是中段的13.8公里,这部分水流相对平缓。现在贵州漂流走红,也出现了小部分博主为追求节目效果过于突出漂流惊险的现象,有时候1米的浪花能拍出3米的效果。实际上,我们马岭河漂流老少咸宜,年龄65周岁以下、身高1.2米以上都是可以漂的,欢迎大家前来实地体验。
南方+记者 占文平
通讯员 覃淋
图片来源: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享趣贵州
【作者】 占文平
贵州省驻粤办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