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争吵或者误解中,我们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要和别人解释自己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那样想。
你可能会说,解释是为了让别人理解自己。
但很多人高高在上,听不得别人的解释,一句“别解释了”,把你打断。
解释是把别人放“大法官”的位置,来审判你这个“罪人”,你要剖开自己的肚子,向对方证明自己没有偷吃, 是被冤枉的。
一个扎心的真相是:许多误会并不是无意的,而是故意的。
他们选择误解,因为这样可以维持他们的优越感或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
当我们试图解释时,他们并不是真的在听,而是在等待更多的把柄来攻击我们。
这时,解释不仅无效,反而让我们暴露更多的弱点,让对方把更多的脏水泼在我们身上。
解释就成了一个无底洞,不仅消耗我们的精力,还让我们陷入无休止“自证”里。
喜欢过度解释的人,可能在小时候一句话一个表情就会引发父母的极端猜测并导致惩罚。
在他们生活中,犯错太可怕了, 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甚至是虐待,恨不得赶紧把自己择干净,好好保护自己。
这些孩子长大后,很容易把别人的反应解读为负面的,批评的,有敌意的。
你想想,如果所有的人都理解你, 你得普通成啥样?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评判的社会里,每个人都习惯通过自己的视角和经验来评价他人。
被误解和不被理解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在误解中学会去摈弃别人的评判,接纳自己的感受,不让别人定义自己。
自己的感受对不对、做法对不对, 不需要别人来确认, 你自己说了算。
个人的感受都是独特的,无论是喜悦、悲伤、愤怒还是恐惧,没有对错之分,这些感受都是我们生活经历的真实反映。
我们需要的是学会尊重和接纳自己的情感,而不是试图通过他人的认可来验证我们感受到的合理性。
这就引出了一个重要的思考:我们为什么如此渴望被理解?
这种渴望背后并不是害怕这件事被误解,而是怕被人批评,怕被人认为自己不行、不好、不适合交往,这是对自我价值感的否定。
当我们感到自己不被接受、不被认可时,我们内心的不安全感会驱使我们去解释,希望让对方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考虑,以此获得对方的认同,证明自己的价值。
过度解释和过度坦白,都是被精神操控的的结果。
我们希望通过明明白白的解释,让别人理解我们,不要评判我们,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接纳。
但是这种一厢情愿的过度解释,不仅不能消除误解,反而让我们显得心虚,让对方觉得我们在辩解,甩给我我们一句“解释就是掩饰”。
很多人认为坦白是一种诚实,事实上,过度坦白是一种自我暴露,暴露了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脆弱感是一种力量,但前提是我们要有选择地分享自己的脆弱,而不是毫无保留地暴露自己。
河蚌还会用个坚硬的外壳包裹住自己柔软的内在,我们怎么会如此糊涂,把自己和盘托出,交给别人?
解释自己是一件非常耗能的事情。
每当我们感觉被误解或需要证明自己的时候,脆弱感和羞耻感总是伴随着解释的过程,我们害怕被误解、害怕被评判。
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地拿放大镜审视自己的言行,试图找到别人误解我们的原因,越想越觉得自己这句话说的有问题,那件事不该这么做,变得越来越自我怀疑。
而且, 我们在解释自己的时候,不断地向对方暴露自己内在的真实样子,连自己的隐私和自尊也受到侵犯,更容易被对方拿捏和伤害。
该怎么办呢?
闭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牛马成群,野兽独行,
远离原来的烂圈子,
如若没有同行者,就一个人去奋斗,去耕耘,
无须向任何人解释,无须向别人证明。
(文章原创,严禁搬运抄袭,侵权必究!)
我是一名专门研究【攻击性】的心理咨询师,专注女性心理咨询,擅长把心理、人性和现实糅合起来,为您分享自我成长/人际关系/原生家庭/人际关系的心理文章,希望能给您带来温暖和力量。
攻击性课程:《攻击性41讲》《攻击性25讲》《攻击性82讲》,侧重点不同。
特别喜欢一句话:“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