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目前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发育都很重视,但由于缺乏专业的儿童心理保健知识,时常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发育情况。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已成为当前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0~6岁是儿童神经系统结构发育的重要阶段,是心理、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有高危因素并可能出现智能缺陷的儿童进行早期识别,尽早发现发育偏离的儿童,通过及时、有目的的康复训练可最大限度降低运动、智力缺陷的程度,降低社会成本,减轻家庭的经济及精神心理负担。
儿童发育预警征检查表是2012年研发出来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简单、易行的工具,供基层儿童心理保健人员在儿童健康体检时使用,可以快速了解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状况的简便工具。该检查表适用于0~6岁儿童, 包括3月龄、6月龄、8月龄、12月龄、18月龄、2岁、2岁半、3岁、4岁、5岁、6岁11个关键年龄点,每个年龄点4个条目,涉及儿童语言、个人社交、精细动作、大运动4个维度。下面为此表的具体内容,可根据孩子的年龄进行对照观察,某一年龄点的任何一条预警征阳性,都提示发育偏异的可能,建议及时至正规医疗单位行进一步诊治。
在儿童生长发育的这些关键时期,家长们应如何分阶段做好儿童的心理行为健康教育呢?
0~3月
1.强调母婴交流的重要性,鼓励父母在哺喂、护理过程中多与新生儿接触,对婴儿发声要用微笑、声音或点头应答,强调目光交流。
2.通过俯卧、竖抱练习、被动操等,锻炼婴儿头颈部的运动和控制能力。
3.增加适度的听觉、视觉和触觉刺激,听悦耳的音乐或带响声的玩具,用鲜艳的玩具吸引婴儿注视和跟踪,促进其感知觉的发展。
3~6个月
1.鼓励父母亲自养育婴儿,父母主动识别并及时有效的应答婴儿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
2.培养规律的进食、睡眠等生活习惯,营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多与婴儿说话,鼓励婴儿发音,达到“交流应答”的目的。
3.鼓励婴儿自由翻身、适当练习扶坐;练习伸手够远处玩具、双手传递玩具、撕纸等双手配合和手指抓捏动作,促进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6~12个月
1.父母多陪伴和关注婴儿,在保证婴儿安全的情况下扩大活动范围,鼓励与外界环境和人接触;关注婴儿情绪,给予鼓励和支持。
2.经常叫婴儿名字,同婴儿讲话、看图画,丰富婴儿语言环境,培养婴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指导婴儿按指令做出动作和表情,如叫名字有应答,会做“挥手”等动作。
3.帮助婴儿练习独坐和匍匐爬行,扶腋下蹦跳;练习手-膝爬行,学习扶着物品站立和行走。
4.增加模仿性游戏,如拍手“欢迎”、捏有响声的玩具,拍击、拖拉玩具等。给婴儿提供杯子、积木、球等安全玩具玩耍,发展手眼协调和相对准确的操作能力。
1~2岁
1.给予幼儿探索环境、表达愿望和情绪的机会,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幼儿自主做事情的机会,对幼儿每一次的努力都给予鼓励和赞扬,培养其独立性和自信心。
2.教幼儿指认书中图画和身体部位,说出身边物品名称、短语;多给幼儿讲故事、说儿歌,学习更多词汇,鼓励用语言表达需求和简单对话,学习区分大小,匹配形状和颜色等。
3.经常带幼儿玩亲子互动游戏;给幼儿提供安全的活动场所,鼓励幼儿进行独立行走、扔球、踢球、拉着玩具走等活动,锻炼肢体动作的协调能力;鼓励幼儿多做翻书页、盖瓶盖、用笔涂鸦、积木叠高等游戏,提高认知及手眼协调能力。
4.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如用匙进食、用杯子喝水,学习脱袜子、脱鞋;固定大小便场所,练习示意大小便。
2~3岁
1.鼓励幼儿参与简单的家务活动,激发参与热情;提供与小朋友玩耍的机会,鼓励幼儿发展同伴关系,学习轮流、合作与分享,培养爱心、同情心和自我控制能力。
2.当幼儿企图做危险的活动时,应当及时制止;让幼儿懂得日常行为的对与错,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经常给幼儿讲故事,并鼓励幼儿复述简单故事,不断地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执行指令,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需求;培养幼儿理解“里外”、“上下”、“前后”等空间概念。
4.学习上下楼梯、单腿站、走脚印、跳跃运动,提高身体协调及大运动能力;通过搭积木、串珠子、系扣子、画画等游戏,提高精细动作能力。
5.逐步培养规律的生活习惯,学习自己洗手、进食、穿衣、大小便等生活技能,做好入园准备。
3~4岁
1.允许儿童在成长中犯错,让其学会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以正确方法纠正不良行为,避免简单粗暴的管教方式。
2.帮助儿童适应集体环境,逐渐建立良好伙伴关系。关注分离焦虑情绪,引导适当的表达,妥善处理和缓解消极情绪。
3.采用丰富的词句与儿童对话、看图讲故事,耐心听其说话及复述故事,鼓励儿童发现、提出问题并认真回答。
4.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鼓励儿童练习走直线、走和跑交替、攀登、骑三轮车等,学习折纸、剪纸、画画、玩橡皮泥、使用筷子等。
5.帮助儿童学会遵守生活、游戏和学习的规则,鼓励儿童独立完成进食、穿衣、入厕大小便等力所能及的事情。
4~5岁
1.培养儿童的独立意识;帮助儿童正确认识性别差异,建立自我性别认同。
2.引导儿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逐渐学会控制情绪和行为。鼓励儿童多接触社会,遵守各种规则,强化其乐于助人的意识。
3.增加猜谜语等简单的抽象思维游戏,学习按形状、大小、颜色、性质、用途等将物品进行归类,帮助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内在联系。
4.学习儿歌、讲故事、表演节目;练习跳绳、扔球、接球;练习复杂图形剪纸、摆拼图、搭积木等。
5.注重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整理和保管自己的玩具。
5~6岁
1.给儿童设立适当的行为规范,引导儿童遵守社会与家庭生活规则和要求,对儿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促进儿童的自尊和自信的发展。
2.逐渐学会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懂得与人相处所需的宽容、谦让、共享与合作,同情、抚慰、关心和帮助他人。
3.鼓励儿童仔细观察周围事物及其相互关系,促进有意注意的发展。多与儿童交流幼儿园及周围发生的事情,积极回答儿童提出的问题。
4.练习跳绳、单脚跳、拍皮球等;经常画图画、做手工、玩创造性游戏。学会整理书包、文具及图书等物品,做好入学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