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董瑞丰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有495万名基层卫生健康工作者,其中有110万名乡村医生,发挥着“健康守门人”的重要作用,共同织起一张规模巨大的预防保健和看病就医服务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更多群众能在“家门口”看病,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让群众看病放心,基层医疗能力要先强起来。
目前全国共有98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比达到52%。在卫生院看病,能否得到与城市医院同样水平的医治?
从推进医学影像、医学检验、中心药房等资源在县域共享中心建设并向乡村延伸,到上级医院医师派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服务周期……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有效“联”起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沉”下去。
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已经在试点工作基础上全面推开,到2025年底力争覆盖90%以上的县市,到2027年底基本实现县市全覆盖。
让更多群众方便看上病、看好病,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关键在医务人员。
全国范围内,组织1173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940个县1496家县级医院;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医务人员下沉服务长效机制正在成形。
有“输血”,更有“造血”。据了解,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正在推动落实大学生乡村医生纳入编制管理、为中西部地区定向免费培养医科类大学生等政策。今年有望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招收8000名左右的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
基层提升看病能力“高度”,还要增加群众就医“温度”。
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2023—202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便民惠民服务举措,包括预约号源向基层下沉、推进中高级职称医师值守门诊、方便居民配药开药、延长城市社区门诊服务时间等。(据新华社北京8月8日电)
《青海日报》(2024年08月09日 第3版:要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