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意识下载和永生的设想受科技发展和生命本质误解影响,但数字化信息无法模拟生命特征,人类无法创造新生命或实现真正永生,科学家需认识自然规律和生命本质。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近年来,随着脑机接口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科技爱好者开始畅想人类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意识的下载和保存,甚至达到“永生”的目标。马斯克的脑机接口试验更是激发了这一领域的广泛讨论,点燃了大众对于“意识上传和下载”这一概念的热情。很多人包括很多科学家都认为,未来或许有一天,人们可以将自己的意识下载到计算机中,从而实现永生 。然而,这些设想真的可以实现吗?

一、对“永生”幻想的科技背景

所谓意识下载,指的是通过先进的脑机接口技术,将人类大脑中的信息、记忆、情感等内容提取出来,并以数字化形式保存。这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中的情节,但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脑机接口技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与机器的初步交流。

然而,意识的数字化保存并不能实现真正的永生。即便未来科技能够将人脑中的所有信息精确地复制到计算机中,这种数字化的“意识”本质上也只是信息的集合与保存,就如同我们现在存储在电脑或优盘里的数据一样,这种信息本身不具备自主思维和创造能力,不具备自主意识、情感、思维等生命特征。我们可以在电脑硬盘上保存一部电影,但这部电影并不会自己播放,也不会产生情感。

二、科学家对生命本质的误解

科学家们的这些幻想,反映了他们对生命本质的深刻误解。在讨论意识下载是否能够实现人的永生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信息和生命之间的根本差异。信息是数据和符号的集合,而生命则是一种具有自主行为和包含了自我意识和主观体验。即便我们能够保存大量的信息,这些数据并不能生成真正的自我意识,它们只是静态的数据,没有自我感知和体验的能力,这些信息本身并不具备生命的特性。

此外,人的意识的动态特性意味着它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而不仅仅是静态的记录。这种动态变化和个人体验的积累,是数字化信息无法模拟和再现的。因此,意识下载后的信息只是过去的记录,而不是真正的“活”意识。

三、人类和科学技术的局限性:无法从无到有地创造

人类是否具有创造生命的能力?这个问题涉及到哲学、宗教和科学的深层次探讨。

人类只能实现从有到有的“创造”,而不可能实现从无到有的创造,因为创造只属于造物主的事情。创造生命意味着从无到有地创造一个具有自我意识、自我繁殖能力的系统,这是人类永远做不到的,无论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

技术的进步让我们能够从有到有地创造出新的工具和系统,但从无到有的创造能力仍然是人类无法企及的。我们所做的创新和发明,实际上都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和组合,而不是凭空创造出新的事物。科学家所使用的工具和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我们无法用显微镜观察到灵魂,也无法用公式计算出爱的重量。

这种局限性决定了人类无法真正创造出新的生命,也无法让生命实现永生。意识的数字化保存,充其量只是保存了过去的记录,而无法赋予其自主思维和创造能力。因此,所谓的意识永生,只是信息的延续,而不是生命的延续。

四、科学对于生命和宇宙的无知

科学家们之所以会有这种天真的幻想,根本原因在于:首先,他们不懂得生命的本质,不懂生命是什么,不知生命从何而来;其次,他们不懂科学的边界,不懂得科学的边界是因为不懂宇宙的本质,不懂宇宙的本质是因为不知宇宙从何而来。

他们对生命和宇宙起源的无知,是因为不认识造物主。然而,造物主永远是用科学手段无法认识的,因为造物主太大,科学太小,而且科学的规律就是由造物主所造。生命和宇宙的本质,超出了科学的认知范围——如果你能认识到这一点,你就超越了那些科学家,而科学家的悲剧,就在于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自然界的某些现象,但他们无法真正理解生命从何而来,宇宙为何存在。

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哲学思考,都指出过一个创造者或至高无上的存在。而科学家的无知恰恰根源于对造物主的忽视,然而他们又想扮演造物主的角色,试图通过技术手段来创造永生。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不认识上帝的人却在不觉中想扮演上帝,其结果必将导致他们什么都得不到,既不会创造永生,也远离了真理。

总结:真正的创造,那从无到有的创造,是属于造物主的领域,所以,任何关于永生的科学追求永远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是不断探索和理解,而不能凌驾其上。科学家本质上只是工匠,大多不懂生命的本质,他们只能在自然规律的约束内研究规律,认识规律,但是不可能左右规律,更不可能创造规律。

举报/反馈

中外透视

44.1万获赞 1.9万粉丝
文化和生活分享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