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至
白露生
寒蝉鸣
立秋
立秋
是“四立”之一
“立”是开始之意
“秋”意为禾谷成熟
正如《管子》所说
“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的天气就要结束,此时还处在三伏天的暑热之中,要等到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天气才会逐渐转凉。
今年的立秋时间
8月7号(农历七月初四)
上午08点09分01秒
关于立秋的冷知识,你知道吗?
立秋分“早晚”
古人判定立秋早晚,是根据立秋的时刻在农历六月还是七月,六月立秋是“早立秋”;七月立秋是“晚立秋”。一般惯例是,月为大、日为小,所以就以月份的判定为先。
今年立秋正是在农历七月初四,属于“晚立秋”。根据谚语“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来评判,今年立秋之后还会持续高温暑热,需要严防猛烈的“秋老虎”侵袭。
立秋分“公母”
按照民间传统的说法,白天为阳,立秋在白天则为“公秋”;夜晚为阴,立秋在晚上则为“母秋”。
今年的立秋是在8月7日早上8时09分,按照推算今年便是“公秋”。
“秋老虎”是什么
“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的天气,是我国民间对立秋后重新出现短期炎热天气的俗称。
“秋膘”贴起来
在《回家吃饭》立秋专题节目中提到“秋虽至,暑为消”,“贴秋膘”也是要适当的,不能一味追求大鱼大肉,应当循序渐进,从清淡和开胃的饮食过度。
立秋习俗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贴秋膘。在古代,人们认为在秋季增加食量可以帮助身体储存能量,以应对寒冷的冬季,因此“贴秋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习俗。
“贴秋膘”的标准是,首选吃肉,正所谓“以肉贴膘”。在古代,“贴秋膘”是用来补充营养的,但如今的“贴秋膘”要因人而异,否则不但起不到补充营养的作用,反而有害健康。
立秋讲究“三不吃、三不做”
从立秋起,饮食和生活逐渐调整,由消暑清热向滋阴养肺、防秋燥转变,饮食应以“燥则润之”为主,生活则以祛湿驱寒为重。所以立秋有“三不吃、三不做”。
三不吃
‣第一不,吃生姜:因生姜属于辛辣、热性食物,多食易上火,加重秋燥伤害。
‣第二不,吃瓜类:立秋后,流传“吃果不吃瓜”之说,因瓜类多属阴寒,秋凉来临,人体难以适应,再食阴寒之物易致胃肠不适,因而有“秋瓜坏肚”的说法。
‣第三不,不吃辛辣食物: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辛辣食物易生燥热,与夏季有别,夏天食辛辣可助湿气排出。
三不做
‣第一不,避免剧烈运动:立秋后,气温较高,适量运动有助调理脾胃,但剧烈运动易导致水分流失,大汗淋漓有损身体,宜微汗为宜。
‣第二不,洗冷水澡:夏季喜冷浴或游泳,立秋后不宜,“立秋一日,水冷三分”,避免冷水洗浴,以免寒气侵体。
‣第三不,无病乱补:秋季养生,宜食补于药补,“药补不如食补”,故秋季忌无病乱补。
来源:央视财经中国好医生
举报/反馈

光明网

1.8亿获赞 620.2万粉丝
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媒体融合与创新的引领者
光明网传媒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