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喜欢自信开朗的人,但是每个人又免不了会自卑;我们都希望被爱,因为感觉自己是缺爱的人;我们都渴望有一群朋友可以去世界各地探险,现实可能是独行一人在这个社会奔波……

德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人一生的心理分为八个阶段。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会获得截然不同的两个感觉,并且这个感觉还会影响下一阶段。那么这八个阶段具体是什么,是否能从某一阶段进行有效改变呢?

信任对怀疑(0~1.5岁)

在人生刚开始的婴儿时期,你现在回想可能想不起来具体发生了什么,但是婴儿的当时感觉会在你潜意识中留下来。

如果这一阶段的婴儿能够得到了充分地满足,会对周围环境有一种信任的感觉,否则就会抱有怀疑的态度。

自主对羞怯(1.5~3岁)

这个时候你已经学会了走路,并会一些简单的音节,并会无比渴望去探索这个世界。若是在这段时期能够自主地去探索获得一些经验比如吃饭,穿衣服等等。

但是父母可能会怕你受伤而把事情全都代劳,长此以往会认为自己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因此在做事情时会产生羞怯感。

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

这个时期的孩子会积极参与到家庭这个小的社会团体中,会很乐意帮助大人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帮忙拿东西,摆饭碗等等。但是由于小孩过小,有许多事情是无法做到的,父母应该做到正确引导,站在孩子的角度,真诚地和他们交流因为现在你年龄还小有许多事情还做不到,但是有需要事情你可以做!被过多干涉的小孩,或者因为现有认知不足而搞砸一件事会产生内疚感。

有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我们都是从童年时期过来的,希望在面对孩子不小心做错事时,可以接纳他,毕竟作为一个小孩子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就好像穿越时候抱住那个童年时期的自己!

勤奋感对自卑感(6、7岁~12岁)

这个时候的孩子开始进入学校开始学习,刚进入学校的学生都满怀自己可以学好的希望,也相信自己有这样的能力,但是学期末的分数名次告诉他们不是这样的!因此培养学生这种持之以恒的能力与成功的关系就很重要,通过勤奋获得高评价会让学生形成勤奋是有用的思想,指导着接下来的生活,否则会产生自卑感,妄想短时间内获得成功,而梦想与现实的落差会说着不可能。

再者,多方面评价也十分重要,分数并不是唯一标准。

孩子长时间面对的便是学校和家庭两个社会组织,在学校时,老师会格外关注成绩好或者有其他方面优秀的学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优秀的,因为优秀是需要长时间的勤奋努力才能表现出来的。因此好的关注不容易获得,但是如果做一些出格的事情也可以得到老师的关注,而这个并不需要长时间的付出,因此学校里面总会出现些“问题少年”,本质上只是为了获得关注罢了。

同样的道理在家庭中,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会不知道该如何同孩子成长,孩子的某些在家长看来没有好处的做法会得不到家长的认可,父母可能会采取劝说,责骂等行为。也有一些家长不在孩子身边等,当孩子获取不到关注时,可能也会做一些极端行为以获得关注。

因此,在家庭或者学校里面都要正确引导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假如你和这个孩子有着相同的经历你会怎么办,设身处地的关注孩子。

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消除自卑也可以从这出发,选择一件事情,每天重复一遍,持之以恒下去便会获得成功。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这段时期我们面对着生理和心理的成熟,并不简单执着于知识点的获取。而是思考着“我”是谁?“我”之后要成为什么?等哲学问题,同时更加希望获得别人的关注。

慢慢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每个孩子做着自己的选择。

  • 四类选择

    第一类是同一性获得。通过各种探索做出选择,选定好方向后并能不断付出努力。

    第二类是同一性早闭。听从父母或者其他权威做出选择,父母等认为这个行业好,我就选择了并未有考虑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

    第三类是同一性延迟。正在尝试想象各种可能情况并没有做出选择,认为这个行业挺好,那个行业也不错,其他也可以试一试,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认识不够。

    第四类是同一性迷乱。不探索也不做出选择,对生活的丧失信息,不想选择也不想探索。

友爱亲密对孤独(18~30岁)

这个时候慢慢脱离学校和家庭,开始融入社会,因此我们所需要的关注从社会中获得,因此我们需要伙伴给予我们的这种亲密感觉。

不计回报的信任他人进行深层次的交往会获得友爱亲密感,从你出发,真诚的面对,哪怕受伤可以悲伤,但仍真诚面对。

繁殖对停滞(30~60岁)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认知水平的提高,我们渴望表达以及实现人生价值。

这里的繁殖并不单指繁殖后代,更大程度的指你在社会中做出的贡献,你的创作和生产。

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岁之后)

这段时间是对过往人生的一个回顾,过往人生在每个阶段都可以获得充分的关注和价值实现,便会认为人生完美无憾。

结语

虽然埃里克森主要在研究人生的前半程,也并没有说明一个阶段如何过渡到下一个阶段。但是他的研究对我们认识自我有很大的帮助。

你有什么想法,欢迎下方评论!

往期文章每天了解一位人物:皮亚杰,儿童心理学之父
每天了解一位人物: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
两分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举报/反馈

小暖看历史

1783获赞 143粉丝
史书上你随意划过的几行,可能是他们的一生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