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时候,无论是父母、子女、朋友,还是陌生人,只要有跟人打交道的地方,都难免会产生思想上的分歧,争吵似乎成为了一种不可抗力。

有时是为了爱,有时是为了利,有时是为了保护自己。人际关系中我们往往会害怕吵架,遇到困难时会下意识地选择逃避,将其视为亲密关系破裂的前兆。

实际上,适当的有建设性的争吵是一次难得的沟通契机。让双方清晰的了解彼此的诉求,从而建立更稳固的亲密关系,一起学会面对矛盾、解决问题。

美国风险投资家、技术作家保罗·格雷厄姆在《如何正确吵架》书中提出一个“反驳金字塔”模型,把吵架的水平分成七个等级,从低到高分别是:1.辱骂,2.诉诸人身,3.批评语气,4.对立,5.相反论点,6.驳斥,7.驳斥主要论点。

和社会阶级一样,当把吵架的内容对号入座时,既能从侧面展现人性最真实的一面,也可以反映出吵架者的格局与修养。

低层次的吵架只是纯粹的宣泄情绪,互喷污言秽语;中层次的吵架开始进入话题讨论,逻辑思维略有上升空间;高层次的吵架是高质量的辩论,颇显专业性,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口才应变能力。

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学会和睦相处,懂得谦让。而现实不是美好的祝愿,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冲突和矛盾始终存在着。

没有一劳永逸的幸福,童话在现实中终究成为泡影。幻想破灭与争吵是建立真正关系的必经之路,是深入了解对方本性的机会,从情绪中暴露表象下掩盖的真实想法。

吵架会出现多种情形,与人们性格各异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心理需求等因素息息相关。表现如下:

1.利益贡献。在建立亲密关系后,人们往往会忽略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相处的边界感,以自我为中心的索取,忘记了对方的感受,总是强调自己的利益得失。把相互包容当作维系关系的枷锁。

2.推卸责任。源自内心的胆怯与逃避,不愿面对现实,不愿直视自己的内心,内心有不堪的一面,不愿明示。实则源于心底的纠结,想急于逃避。是非对错已经很明了,但总想找出开脱的理由,来解释歪理的正当性。会在争吵的过程中,突然莫名的引入不相干的话题,把注意力偏离对自己不利的方向。

3.“你和某某人一样”。无形中插入一个竞争者,通过对比,可分散对方注意力,在争辩中让对方陷入自我怀疑。挖掘出其自身缺失的东西,把矛盾具象化,以达到捧高踩低的作用。

4.难以忍受。不同的原生家庭,天生就自带着不同的喜好和厌恶。在相处过程中,就是接受缺点的过程,无法接受则变成遥遥无期的忍受,无法求同存异。看似是小细节,实际上在日积月累的积压后,最终因一件小事瞬间爆发,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5.“早就告诉过你”。相处过程中,对方的需求总是被忽视。通过翻旧账,来证实所犯的错误已成顽固不化的历史遗留问题。即使经常提及,也在被长期的冷落中把错误当作习以为常,抱之轻视鄙夷的态度,不屑于花时间和精力来解决。

6.改变他人。每个独特的个体都是源自原生家庭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在长期的生活经历中形成,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习惯性。想帮助他人改进,出发点虽然是好的,却可能令人感到不被尊重,产生抵触情绪。刻意让对方顺从自己的观点,证明自己权威的正确性。

7.换位思考。总以“你”开头,而不是以“我”开头,只会指责对方的问题,而不检讨自己的错误。坚持自己想法的合理性,无法共情对方的处境和经历,甚至把自己的想法加强于对方。只考虑自身利益,不考虑会造成的影响和后果,以自己的价值标准作为唯一的依据。

8.价值观不同。利益的关注点也不同,正如: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当一个人选择萝卜而放弃白菜,并不代表白菜不赋价值,也并不意味着萝卜臻于至善。争论的过程只是基于维持面子上的快感。

10.心思难猜。谁也不是谁肚子里的蛔虫,闷在心里想的是什么,你不说出来,谁也猜不到。这种沉默的“争吵”,并不出于内心本意,而是变相的获得关注,通过消极的对抗表达敌意,内心潜台词是“你本来就应该知道”。

11.欺骗。信任的倒塌,相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隔阂,事前时刻提防,事后有所顾虑。始终抱着心理负担,无法轻松的正常交往。

认清争吵的本质,不是让我们宣泄情绪,而是拉近情感,透过吵架的表象,改善关系。深入探究吵架的根源,满足内心最真实的需求,在求同存异中学会成长和变通。方法如下:

1.唤醒渴望。准确的把握内心需求,在迷茫中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思想被情绪带跑偏,关注本身而非攻击对方。用“我”来表达感受,也要倾听出对方观点。

2.公平争吵。双方都有平等的表达权利,都可以完整的表达意愿,而不是强势方让另一方“闭嘴”。就事论事,不分输赢,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必要的时候,需要强势的一方做出退让。

3.揭露问题。心理学中有一种“蜜月效应”,指初见的两个人会有意的把注意力放在对方带来的兴奋与满足感上,但随着现实生活一天天过去,新鲜感的褪去,早期发展而形成的潜意识浮出水面,开始占据主导,过去的未解心结伴随着强烈的情绪,导致争吵频繁发生,这种早期形成的潜意识就是信念矩阵。信念矩阵的造就源于童年的成长经历,在与父母的互动过程中潜移默化的造就了固有的思想、行为、感受和认知,以至于在成年后的生活中继续运行。

4.摆脱定式。信念矩阵中的潜在观念歪曲了我们的思想、感受、认知和行为。而挣脱矩阵就要学会尝试新的体验,寻求完全不同于以往的领域,找到适合自己舒适区。循序渐进地开发自己未知的世界,并在显明的体会中质疑先前的观念,感受固化模式的存在。

5.重建矩阵。获得持久的改变,要打破限制观念的束缚,允许各种可能性的发生。不仅要延伸新的观念和行为习惯,还要形成后天的安全依恋。学会创新地再建未来矩阵,用“如果…就…”的方案演练,不断调谐和修复关系。积极吸取解决问题时的正向反馈,努力的在行动上形成良性循环。

6.坚持行动:长久和谐的关系并非自然而然的形成,冲突产生的瞬间,逃避是“解决”问题的最快途径,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就要不厌其烦的敢于面对矛盾;其次必须断绝退路,不用缓兵之计,不找开脱理由;最后直面内心,承认自己不堪的一面。这个过程是一种纠结的心理斗争,犹如反复无常的天气,周而复始的打扰着我们的平静生活,只有正视困难,摸索出变革型的互动技巧,也是一个练就心智的过程。

7.情绪成熟:拥有成熟的情绪,首先要具备独立的人格,脱离他人的影响。争吵只不过是类同于无意识的相互拉扯。有稳定的内核,既不疏远也不依赖,无论是赞许还是斥责,都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喜好和欲望。从而,发展出情绪适应力,处变不惊的面对各种情绪而不被左右,也不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威胁。

良性争吵是属于英雄之间的交流,因为他们会为追求完美关系而冒险,这并非易事,却能带来丰厚的回报。英雄都有自己的盟友,在踏上寻求幸福的成长之路上,他们都能为你提供明智的建议,给予成功者所需要的支持,每一个互动都可以成为人生的成长和转机,不断塑造出更好的自己。

为幸福而战,在尝试一种不断增长的特殊的爱抚,这种爱会渗透进相处的每个角落。在挑战与批评中,超越传统模式关系的发展,迸发出新的火花。不断深化的亲密关系,与更广阔的世界建立联系,从此过上有深度的生活。

举报/反馈

职路施语

2.6万获赞 6.8万粉丝
关注职场、聚焦职场、解锁职场
优质军事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