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山猫】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昨天报道,台审计部门于本月29日公布了去年度台当局“总决算审核报告”,报告针对台海军提出重点意见,称截至去年7月底时,有超过一半的主战舰艇,维护修理作业“未依照预定日程”,实际维修期又偏长,影响装备稳定性和兵力调配运用。
但台军方却对此表示“委屈”,还有官员私下抱怨称,舰艇维护保养未能按照原计划执行,关键原因是近年来面临解放军海空力量的“持续压境”,因此舰艇必须频繁出动,有些甚至尚未完成施工就必须紧急出海对应。长期以来的持续消耗,导致装备和人员都时常处于疲劳状态,台军方官员称,审计部门不分青红皂白,不考虑客观背景因素,只会批评“不按日程”云云,倒果为因,难免让人有“何不食肉糜”之感。
(资料图)正在船坞中修理的“成功”级护卫舰PFG-1107“子仪”号,右侧背景处为“康定”级护卫舰PFG-1206“迪化”号
台“海军司令部”则对该报告回应称,将进一步在编写年度舰船维修计划时,着重考虑兵力运用、装备更新等影响,如果因为临时执行任务而无法按计划送修,则将安排“非计划性维修”等办法应对。
在这份报告中提到,台海军去年度共进行舰艇计划性修理维护共120艘次,在维持舰艇机动能力方面尚属有效,但在维修作业管理上则“不够周密与妥善”,台海军现有4艘“基隆”级(美制“基德”级)导弹驱逐舰、8艘“成功”级(许可证建造美制“佩里”级)和2艘原装二手美制“佩里”级导弹护卫舰、6艘“康定”级(法制“拉斐特”级)导弹护卫舰以及6艘“济阳”(美制“诺克斯”级)级护卫舰,这26艘驱护舰在台海军中又被称作“一级舰”,是毫无争议的主力舰艇,而去年这26艘中,有14艘未按规定周期执行修理维护,实际维修周期也比规定延长了一到十个月不等。这一情况还导致部分舰艇主机、发电机组等重要部件(未能接受维修时就)到达大修寿命。此外,计划排期外的维修频次增加也导致装备使用稳定性和兵力调配运用方面皆受到影响。
台海军各级人员也向媒体表示这一结论“不公正”,认为关键在于兵力运用吃紧,而临时情况又多,才导致“计划赶不上变化”,如果在应急情况下,原本安排维修的舰船派遣出海而延后进厂,那完工出厂也自然会顺延推后,而计划中下一艘在同一处修理的舰船也必然受影响。台军方官员表示,排期外的“非计划性维修”,则往往也是舰艇在仅完成基本修理作业后即被抽调出海,利用回港后的空隙对尚未完成的项目所进行的补做。该官员还称,尽管台军舰艇从表面上看,每年出海航行天数并不算高,但由于需要随时出动,临时启动舰上发动机备航的“非计划性任务”频繁程度极高,因此对舰船的损耗比海上持续航行更高。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