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约公元659年—700年或702年),字伯玉,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他出生于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父亲陈元敬曾任文林郎,家有恒产,在当地算得上是“射洪首富,川中富户”。
陈子昂年轻时喜好武侠,性格豪放不羁。然而,一次击剑误伤他人的事件使他放弃了武侠之路,转而专心致志于文学。他开始深入研究经史百家之学,打下了扎实的学问基础。
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陈子昂首次离开家乡前往长安,进入国子监学习,并参加了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他返回四川后,继续深入学习,并再次北上长安。唐则天后光宅元年(684年),陈子昂在科举考试中及第,成为进士。陈子昂及第后,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他曾担任右拾遗等职位,以直言敢谏著称。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反对腐败,因此得罪了不少权贵,多次遭到排斥和打击。在圣历元年(698年),陈子昂因被权臣武三思迫害,最终在狱中忧愤而死。
陈子昂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他的诗歌风格骨力峥嵘,寓意深远,被誉为初唐诗歌革新的旗手。他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1】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释义: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公元696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2】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释义: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
创作背景: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春。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面对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怀抱,旋即写成这组离别之作。
【3】
微月生西海,幽阳始代升。
圆光正东满,阴魄已朝凝。
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
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征。
--唐·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一》
释义:月牙儿从西方极远之地生长,太阳落山后就变化上升。
圆月正向东方运行满盈,阴暗月魄已在早晨凝成。
从混沌元气萌生了天地,三代纪元就已交替废兴。
天道谅必还是这样存在,三正五德谁能加以确证?
创作背景: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传统说法认为这组诗是陈子昂年轻时期的作品,而近现代学者多认为它们不是一时一地之作,整个作品贯穿于诗人的一生,而作于后期的较多。各篇所咏之事各异,创作时间各不相同,应当是诗人在不断探索中有所体会遂加以纪录,积累而成的系列作品。
【4】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唐·陈子昂《度荆门望楚》
释义:已经远远地离开了巫峡,一再瞻望着走下章华台。过尽了巴国的山山水水,荆门在濛濛烟雾中敞开。城邑分布在苍茫田野外,树林苍翠茂密,一望无际。今天我这狂傲的行客,谁知竟会走进这楚天中来。
创作背景:这首《度荆门望楚》是陈子昂年轻时期的作品,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应当是公元679—公元680(调露)年间陈子昂初次出川应试途中入楚时所作。
【5】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唐·陈子昂《燕昭王》
释义:从南面登上碣石宫,望向远处的黄金台。丘陵上已满是乔木,燕昭王到哪里去了?宏图霸业今已不再,我也只好骑马归营。
创作背景:万岁通天二年(697),武后派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全然不晓军事。陈子昂屡献奇计,不被理睬,剀切陈词,反遭贬斥,徙署军曹。作者有感于燕昭王招贤振兴燕国的故事,写下了这首诗歌。
【6】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唐·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释义:匈奴还没有被灭亡,友人又像多功的魏绛一样从军保卫边疆。在三河道与友人分别,心里有些怅惘;盼望魏大像赵充国那样的英雄豪杰建下大功。雁门山横亘在代州北面,飞狐塞远远连接云中郡。不要让燕然山上只留下汉将的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武则天当政年间,是诗人在长安任职期间所作,时间大约在垂拱(唐睿宗年号,685—688年)前后。
【7】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唐·陈子昂《晚次乐乡县》
释义:故乡已经遥远的看不到边际,太阳西垂暮色来临时,我一个人在征途。这里的山川原野使我迷失了故乡,一个人走的道路终于进入边远的小城。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为何此时心中充满无限惆怅,只听见猿猴在夜色里的鸣叫。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高宗调露年间(679-681)。从诗中所写情况看来,此篇是诗人由蜀入楚途中,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
【8】
汉庭荣巧宦,云阁薄边功。
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唐·陈子昂《题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
释义:汉庭看重巧言令色徒,轻视边疆立功者。 可叹你枉称骢马使,空有雄才直到白头。
创作背景:武周垂拱二年(686)春,金微州都督仆固始叛乱,南下掳掠,生灵涂炭。陈子昂以麟台正字参加了北征的西路军,担任幕僚之职。他的诗友乔知之,以代理侍御史的身分担任西路军监军。他们从洛阳出发,随军涉陇坂,经张掖折向西北,抵边塞重镇同城。叛军很快被击溃,首领也被杀。然而不仅陈子昂未记寸功,就连年近五十的乔知之,也未得到应有的奖赏,反而遭人谗毁。陈子昂为此愤慨,于是写下这首诗。
【9】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唐·陈子昂《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释义:金秋季节萧瑟寒风初起,白露时分开始发兵征讨。朝廷军队并非爱好战争,你们用兵时要慎重行事。征伐定如海气席卷南国,边风扫荡北地所向披靡。要学习田畴不居功自傲,更不必希求扬名麒麟阁。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这一年,由于唐朝将帅对边事处置失宜,契丹孙万荣、李尽忠发动叛乱,攻陷营州。唐王朝于是年七月以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以备契丹。崔融时任著作佐郎,以掌书记身份随武三思出征。陈子昂写下此诗,对崔融进行劝诫。
【10】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唐·陈子昂《砚山怀古》
释义:喂饱马儿来到城郊野外,登上高处眺望古城襄阳。仍因堕泪碑而感到悲伤,又想起孔明的宏伟政纲。城邑从这里远分为楚国,山川一半入吴到了江东。丘陵在平原上陡然显现,圣人贤人几乎凋亡一空。田野树木断于苍茫烟雾,渡口亭楼在晚气中孤耸。有谁知道我这万里行客,缅怀古昔正在犹疑彷徨。
创作背景:这首诗当作于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陈子昂出蜀入京途中。当时作者登临岘山,不觉发思古之幽情,写下这首怀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