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两岁前,或许会有一些在大人眼里挺“坏”的举动,可实际上,这时候宝宝那些好像“坏”的表现,根本不算啥毛病。要是家长啥都不问清楚就去管宝宝的这些“表现”,极有可能越管越乱套,特别是孩子 2 岁前,家长得留神。
孩子在 2 岁以前,要是有 5 个“毛病”,爸妈可别乱管,要不然会越管越坏
※别随便管宝宝“玩饭”
小曾家的娃快两岁啦,初步学会用餐具了,也有了基本自主吃饭的本事,所以小曾就让娃自己吃饭。
不过,宝宝吃饭那叫一个不老实,一会儿食物掉到桌子上啦,一会儿拿着米粒捏个不停,一会儿又把面条拍得满脸都是,要不就是把衣服弄得全是食物残渣,小曾对此特别头疼。
不过在小曾心里头,宝宝这纯粹是故意的,是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吃饭不专心故意玩儿呢。所以,小曾就管起孩子了,不许孩子玩食物,连孩子自己吃饭都不让了。但实际上,这种管孩子的做法完全是瞎管。
宝宝吃饭时把食物弄得到处都是,甚至像是在玩食物,这实际上是孩子对自己吃饭感到好奇,还能从中获得成就感。
宝宝起初不会吃饭,等孩子能自己吃饭的时候,心情会特别激动,会觉得特有成就感。
而且宝宝对食物的性质会更感兴趣,因此吃饭时就有可能出现玩食物的现象。
另外,宝宝把食物弄得到处都是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因为宝宝自身肢体控制能力不太好,这些状况都是正常的。
当然啦,可能有些家长会操心宝宝玩食物会形成不良的饮食习惯,别着急。家长可以这么办:
引导孩子培养起不错的饮食卫生习惯,像饭前洗手这类的。
②帮孩子把围嘴、袖套、罩衣啥的穿上,保证宝宝干净卫生。
※别管宝宝摸自己身体这事儿
小可这阵子发现自家一岁多的娃,有个特别让人害怕的举动,老是摸自己的生殖器官。
在小可眼里,这种行为纯粹是不良的,要不就是孩子早熟啦,这把小可给愁坏了,都不知道咋整了。
小宝宝爱摸自己身体的部位,这是正常的生理表现。因为这时候孩子对自己身体有了兴趣,想要全方位认识自己身体,在好奇心驱使下就有了这样的举动。
碰到这种状况,家长别乱琢磨、乱管,而是得做好下面这几点:
告诉孩子身体每个部位的名称,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思。把宝宝的注意力转移开,像跟孩子互动、一起玩玩具之类的。别让孩子接触某些相关信息,像网络、电视等媒体里的性方面信息,还有少儿不适合看的画面。※宝宝“恋物”别管太多
贝壳小时候有个习惯,睡觉一定得抱着自己的小被子,不管去哪儿都得带着。要是妈妈给她换别的小被子,贝壳就哭闹着不肯睡。这把贝壳妈妈愁坏了,寻思孩子是不是有啥心理毛病?
实际上,贝壳出现这样的反应属于正常情况。
孩子会对熟悉的东西“恋物”,那是因为这些东西能给孩子安全感,让孩子的情绪有个依靠。等孩子再长大点,这种状况就会渐渐没了。
所以呢,碰上这种情形,家长可别瞎管,别硬把孩子和物品分开,不然会给孩子心理带来特大的伤害,孩子没准还会因此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或者留下心理阴影,这对孩子往后的成长没啥好处。
孩子缺乏安全感才会有这种现象,要想让孩子不那么依恋物品,就得多多陪伴孩子,这样孩子的安全感就能提高。
※宝宝哭闹可别管错啦
婴幼儿阶段的小宝贝,一哭起来简直让人闹心极了,好多宝妈都被孩子的哭声搞得头疼。为了能少受点孩子哭闹带来的烦扰,不少家长就去晃悠孩子、哄着孩子,可通常没啥效果。
要明白,宝宝哭闹的缘由有不少,但基本上都不是瞎闹,都是有来头的,或许是宝宝饿啦,或许是宝宝渴啦,或者是宝宝拉便便啦,还有可能是宝宝身子不舒服啦之类的。
所以呀,孩子哭闹的时候,不是不管,而是不能管错。另外,家长管孩子的时候,还得留意下面这几个问题:
※宝宝“打人”别盲目去管
小强的妈妈特别烦,一岁多的小强脾气“差得很”,老是打人。有时妈妈去教育小强,还会被小强打回来,而且小强打人专爱打脸,把小强妈妈气得不行。
实际上,这个岁数的宝宝打人,不是主观上那种坏的攻击举动,而是在探索,甚至是表达喜欢。像小强打妈妈的脸,其实是因为喜欢妈妈的脸。
不过呢,虽说宝宝伸手“打人”没啥恶意,可带来的结果总归不好。要是父母不矫正孩子这行为,让孩子养成坏毛病可就糟了,所以,宝宝“打人”的举动有些是得管,可也别瞎管。
比如说,别对孩子打人的举动反应过激,像因为孩子打人就大声责骂啥的。这么干,一方面会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也许会让孩子更想打人,因为孩子觉着自己这行为能让大人有强烈反应,觉得好玩。
父母能采用分散孩子注意力的办法来阻止孩子打人,像给孩子一个玩具,又或者跟孩子一块互动啥的,使孩子暂且忘掉打人这事。
放到最后来说
在孩子长大的进程里,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冒出来。身为父母,既不能啥都不管,也不能胡乱管,要不然最后受伤的准是孩子。要是你家孩子有这 5 个毛病,得留意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别管得越来越糟。
(本文里的图片都是从网络上来的,要是有侵权的就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