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特斯拉首个美国本土以外的储能超级工厂在上海临港正式开工,这是继上海超级工厂之后,特斯拉在中国的又一大型投资项目。持续深耕中国市场,是特斯拉业务发展中的必选项;引入特斯拉是我国坚定不移坚持高水平开放的有力例证。特斯拉“鲶鱼效应”倒逼出中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创新加速发展。

从2014年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北京为中国首批特斯拉车主交付钥匙,到2018年特斯拉落户上海临港,成为中国首家外商独资整车制造企业,再到2024年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开工……十年来,特斯拉与中国结下“电动奇缘”,共同催生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市场一骑绝尘的局面。

中国工厂与市场助特斯拉“起死回生”

时间回到2017年7月,当面向大众消费的走量车型Model 3终于在美国市场开启交付时,特斯拉却遭遇了“产能地狱”。为了解决产能不足的问题,马斯克甚至选择睡在美国弗里蒙特工厂里,但问题并未得到解决。有研究者给出悲观论断:“如果特斯拉不能向投资者证明自己有能力扩大生产规模并获得可观利润,那么它将命运堪忧。”

除了推动弗里蒙特工厂产能爬坡,特斯拉还需尽快在全球其他汽车市场投资建厂,以实现本地化生产。坐拥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中国是最为理想的选择。

恰恰在2018年,中国取消了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此时中国政府抛来的橄榄枝,正好让双方一拍即合。2018年7月,特斯拉与上海市政府签约,成为首个在中国独资建厂的外资车企;2019年1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奠基,当年12月就实现第一辆整车下线。随后上海超级工厂产能迅速爬升,2020年已具备年产25万辆的产能。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创造“奇迹”的背后,离不开中国供应链的支持。国内某车企研发人员告诉记者,中国本土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不但推动上海超级工厂产能爬坡,还形成了成本比较优势。兴业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Model 3在中国的生产成本比美国低20%~28%,售价也为全世界最低。“中国供应链企业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和发展动能,在他们的支持下,特斯拉2019年实现了当年动工、当年生产、当年交付。”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生产制造副总裁宋钢说。

除了产能,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带动了特斯拉销量的大幅增长。2020年,特斯拉在华销量暴涨近2倍,达到14.8万辆,帮助特斯拉首次实现全年盈利。此后数年,特斯拉产销量持续保持高位,成为和BBA(奔驰、宝马、奥迪)并肩的又一全球豪华品牌。

“2013年,我进入特斯拉工作时,特斯拉中国团队只有十几个人,大多数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是不接受的,甚至特斯拉在中国市场该如何定价都是一个问题。”特斯拉公司全球副总裁陶琳回忆。如今,中国的“工厂”和“市场”,都在特斯拉的全球布局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数据显示,2023年特斯拉在中国销售60.37万辆汽车,约占特斯拉全球销量的1/3;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年产95.7万辆汽车,贡献了特斯拉全年一半的产能。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也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关注:2018年底特斯拉市值仅574亿美元,2019年底也只有757亿美元,到了2020年底,直接飙升至6689亿美元,2021年底更是突破了1.0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车企第一股。

“鲶鱼”特斯拉激发中国新能源汽车活力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起步,远早于特斯拉进入中国的时间。从2009年的“十城千辆”工程,到后续真金白银的补贴,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中国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市场迟迟未能激活。一些车企研发人员告诉记者,彼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价格昂贵、续驶里程短、充电不方便、安全性能差、空间布局不合理,市场接受度不高。

特斯拉电动汽车的问世,改变了公众的认知。2012年,特斯拉交付Model S,国内某头部合资车企对标分析部门工程师表示,和当时中规中矩的国内产品相比,特斯拉的确更加吸引人:干净的仪表盘,硕大的电子屏幕,流畅的车机系统,隐藏式门把手,电池包平铺在车辆底部……现在几乎所有电动汽车都延续了这个范式,特斯拉奠定了纯电动汽车的基础设计标准。“凭借强大的品牌效应和创新能力,特斯拉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目光,提升了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和认知度。”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郭霞认为。

特斯拉开放技术专利的发展策略,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新能源车企的技术进步。2014年6月,马斯克宣布特斯拉所拥有的专利全部对外开放,包括电池包、车辆设计、电化学、软件控制系统、超级充电站等核心技术。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蔚来、小鹏、理想、零跑等中国造车新势力陆续登场,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特斯拉的影子。

特斯拉在实现本土化的过程中,也带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特斯拉相关负责人介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零部件本土化率已超过95%,签约本土一级供应商超过400家,其中超过60家供应商已经进入特斯拉全球供应链体系。受益于此,国内一批供应链企业的研发创新和工业化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如特斯拉车载热泵系统便是由特斯拉研发团队与中国零部件供应商合作开发,并由中国供应商制造供给全球市场。该产品许多创新设计突破了原有技术瓶颈,目前已成为行业主流方案。

当然,最终受益的还是中国乃至全球的汽车消费者。在产业链的支持下,众多智能电动汽车品牌大批量进入市场,竞争力媲美甚至超过燃油车,成为消费者的新宠。同时,特斯拉实现本土化生产后,成本和价格大幅降低,Model 3和Model Y起售价已低至20多万元人民币,倒逼其他车企加快提升产品性价比。近两年,特斯拉的每一次价格涨跌,都会牵动其他车企的神经,这正是特斯拉这条“鲶鱼”发挥的作用。

打造中美经贸合作成功范例

特斯拉在中国的成功,离不开政府支持。特斯拉落地上海,从签约到土地摘牌,再到正式开工,只用了半年左右时间,创造了“当年动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的“上海速度”。“不能让项目等人。”深度参与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项目的上海市经信委智能制造推进处处长韩大东感叹,“必须让外资看到中国的高效和活力、政府的服务态度和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愿意来华投资。”

“上海速度”之外,还有“上海效率”。自2019年正式投产以来,上海超级工厂依托中国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一流的智造能力,实现了平均30多秒就能下线一辆整车。“上海超级工厂只有86万平方米,年产能却达到95万辆,远超传统汽车制造商的效率。”特斯拉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4月,马斯克时隔一年再度访华,他不由赞叹:“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是特斯拉表现最好的工厂,这得益于中国团队的勤劳、智慧。”

通过这样的合作,特斯拉和上海实现了共赢。作为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总投资为500亿元人民币,而建成投产之后的第一个完整年——2020年,就实现了入库工业产值380多亿元人民币。2021年,产值增至1319亿元人民币,同比大涨247%,占上海汽车产业产值的17.3%;2022年为18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7%,占上海汽车产业产值的22.7%;2023年达到23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4%,占上海汽车产业产值的29.9%,实现税收83.9亿元人民币。

“目前新能源汽车全球跨国直接投资进入活跃期,各经济体竞相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郭霞表示,特斯拉作为中国首家外资独资新能源汽车企业,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吸引外资树立了标杆。看到特斯拉在华取得巨大成功,Rivian、Lucid等其他美国造车新势力也纷纷将目光转向中国,寻求与中国地方政府合作,希望复制特斯拉奇迹。

“和合共生、美美与共”。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的超大规模汽车市场也将始终向外资企业敞开。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革命进入下半场,中外汽车产业也将继续携手并肩,彼此成就。

中国汽车报记者 张忠岳 黄蓓

人民日报记者 王子凯

编辑:黄蓓

(图片来自中国汽车报网资料库)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举报/反馈

人民网

3980万获赞 574.8万粉丝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人民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