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计划#

如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各行各业都面临降薪裁员的风险,即便大学毕业就是失业,但家长依旧卷孩子,孩子依旧拼命学。对于寒门子弟来说,读书虽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绝对是轻松的出路。

俗话说“不吃学习的苦,就吃打工的苦”,吃了学习的苦就一定不吃打工的苦吗?未必吧,无数人被这句话打脸。

大家是否记得当年衡水学霸张锡峰的“豪言壮语”,他将自己比作土猪,考上大学后去拱城里的白菜。这句话说出后,立马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霸占热搜榜。

有人觉得他读书读傻了,“洗脑”过度,有人觉得他太年轻,有一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志气。可如今的他还有当年的激情吗?还有那种激情满满的成就感吗?

当理想照进现实,我们不得不低头,如今的张锡峰虽然从浙大计算机系毕业,但他并不喜欢这个专业,在工作中也找不到乐趣,别提激情了,在他的脸上甚至看不到年轻人的气息。

这才是无数大学生的真实现状,读书是为了为什么?职业规划是什么?读的专业以后有用吗?当我们认知层面低的时候,压根考虑不到这些问题。

数百万学子为高考点灯夜读,不仅因为高考能提供不错的前程,更多的还是因为高考的公平性。这个舞台不限制年龄、性别、知识积累……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参加高考。

尤其是对于底层家庭来说,高考是孩子最好最直接的“跳板”,正是张锡峰那句“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拱了城里的白菜”激励了无数高三学生。

曾经有人质疑高考制度,认为这是反人类的,应该取消,学习西方国家,每个人都能轻松进入大学,几乎不设门槛。

可我国的国情不同,我们依旧需要通过高考来筛选人才,当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高考也是最公平的一环。一旦高考取消,那寒门子弟想要“逆天改命”真的难于登天。

如今教育资源本就不是公平的,主要集中在城市,对于乡下孩子来说,唯有拼命苦读,才能与之一较高下,才能冲破资源壁垒,通过努力尝试跨越阶层。

但大家也不用过于神话高考,高考成功不代表人生的成功,更不是人生的终点,相反,它是下一个阶段的起点。

真正难的是高考之后,拿着分数该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对于没背景、没资源、没人脉的家庭来说,孩子填报志愿全凭感觉,哪个职业挣钱多就填哪个,根本谈不上职业规划。

甚至很多人对专业都不了解,短视只怕无法应对时代的变迁,因为个人能力的局限,到时就业困难,真的是浪费了当年的高分。

有的学生甚至跟风填报志愿,完全不考虑个人兴趣,12年寒窗苦读,一切唯成绩论,仿佛成了读书的机器,压根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

这是当前学生普遍现状,甚至走入社会都是如此,思想几乎被“奴化”,好像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着向前走,根本不给自己思考的时间。

这种信息差和判断力会影响到对未来职业的判断,在专业的选择上容易走弯路,别人填什么自己填什么。或者当前哪个专业挣钱就填哪个,四年大学后,发现专业失去了优势,留下的只有在找工作中四处碰壁。

张锡峰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如今他再回顾当年的选择,“我真的后悔计算机专业,如今不过是写代码的工具人,一坐一整天,没有思想没有兴趣。”

听起来挺心酸,但这才是现实,也是很多学子的心声。就业后,发现兴趣和工作完全背道而驰,原来能做一份兴趣内的工作比登天还难。

这背后也体现了我们教育和职业的背道而驰,从小学到中学,家长、老师整天盯着孩子的成绩,一切都要给成绩让步,没有社交、没有童年,不许叛逆,剩下的只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能进入大学不知自己兴趣在哪。

此时的张锡峰快30岁了,才发现自己的兴趣居然是去大理开个小酒吧,或者是去酒馆驻唱,这才是他理想的生活状态,而不是每天对着电脑码代码。

可有理想又能如何,早晨醒来又不得不面对现实,没房、没车、没钱,让他不得不继续“当牛做马”,给生活低头。

可见,高考虽然给寒门子弟提供了一条向上的道路,但想要跨越阶层,几乎不可能。当我们从校园走进社会,发现最有用的还是家庭背景,父母的人脉和财力。

虽然前途是迷茫的,是困难的,是无奈的,但我们依旧要保持向上的积极性。即便梦想难以实现,也总比没有理想强,万一哪天就实现了呢。

如今的学子们,一定要学会思考,一定要发展个人兴趣,尤其不要死读书,在职业规划上要多用心,眼光放长远,千万不能短视,尽力发挥自己的兴趣和优势。

如果自己不懂,还可以借助社会资源,比如找职业规划老师,争取听职业讲座的机会,通过学习来冲破个人思想壁垒,一旦职业规划成功,求职的道路上能顺风顺水。

在学生时期就要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这需要我们教育制度做出调整。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外,还要加强体育锻炼,开发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更要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这些能力后,对日后职场工作有很大的好处。

写在最后:

社会发展也要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宽容,提倡多元化发展,减少对个人能力的限制,在不断地探索中更容易发现个人强项,也有利于未来的发展,更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体现个人价值。

如今再回头张锡峰的那句话,其实也没什么,放在当时的情境中,能够感同身受。只不过人是成长的,社会远比校园残酷,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举报/反馈

罗姐数学

47万获赞 4.7万粉丝
数学专业户
优质教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