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随着各项宏观政策落实落细,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最新发布的工业利润增速也企稳回升。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26日在京召开,对下半年工业稳增长政策作出部署。工信部表示,做好下半年工作,对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十分重要。要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抓好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着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扎实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培育新支柱新赛道。
工业利润增速回升
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5%,增速比1-5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6%,增速比5月份加快2.9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分析,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叠加二季度以来工业品出厂价格降幅明显收窄,共同推动企业营收稳定恢复。上半年,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与1-5月份持平。企业营收稳定恢复,为利润持续增长创造有利条件。
于卫宁表示,总体看,上半年规上工业企业效益平稳恢复,同时也要看到,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制约企业效益持续改善,国际环境严峻复杂加大企业经营压力,工业企业效益恢复基础仍需巩固。下阶段,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于下阶段工业利润走势,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对第一财经分析,预计下半年工业利润持续修复存在一定压力。去年工业利润增速逐季走高,预示着下半年存在高基数效应,将对工业利润增速持续改善形成较大压力。未来房地产恢复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加上民企等投资信心有待提振,预计本轮企业盈利修复或仍面临一些波折,修复高度不宜高估。预计PPI降幅有望持续收窄,价格因素对工业利润的拖累减弱,但PPI全年负增长格局未变,支撑仍偏温和。
伍超明表示,政策加力助力需求恢复可期,但国内“供强需弱”格局下,工业生产对企业利润支撑难以大幅提高。随着需求改善推动产销衔接水平提高和政策加力呵护,预计企业单位成本有望温和改善。
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工信部表示,下半年要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继续发挥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带动作用,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着力稳定工业产品出口,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调度。要扎实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专项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高质量建设中国开源体系。
工信部还提到,要加快培育新支柱新赛道,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生物制造、氢能、人形机器人、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领域精准发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昌林27日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办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学术研讨会上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动力,人才是关键,企业是主体,产业是载体,体制是保障。需要遵循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规律,切实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培育造就一批高水平的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初创企业、独角兽企业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王昌林强调,要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推进教育体制、科技体制、金融体制、市场准入与监管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创造生态,让科研人员和创业者敢创,让企业敢闯、敢投、敢担风险,充分激发各类经济主体的内生动力、活力和创造力。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当前加快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的一大发力点。工信部部长金壮龙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新赛道不断涌现,各国都在进行前瞻性谋划和布局,我国也在积极探索。将聚焦绿色、智能、融合,鼓励支持企业率先布局、持续投入,构筑未来发展的新优势,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约13%,成长空间和潜力巨大。金壮龙表示,新兴产业要培育壮大。对5G、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等优势产业要加快强链延链补链,进一步增强技术优势,扩大市场规模,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对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氢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要继续用好国内大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系统推进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培育一批生态主导力强的领军企业,形成更多能够引领产业升级的新兴支柱产业。
与此同时,未来产业也在超前布局。今年1月,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方向,对未来产业发展作出前瞻性部署。
上述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未来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安全治理等全面发展,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突破百项前沿关键核心技术,形成百项标志性产品,打造百家领军企业,开拓百项典型应用场景,制定百项关键标准,培育百家专业服务机构,初步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未来产业发展模式。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举报/反馈

第一财经

1440万获赞 211.7万粉丝
第一财经 专业创造价值
第一财经官方账号,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