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对中国明算账,普京的亲信为什么会觉得,中国冒着被制裁的风险买俄油,是占了俄罗斯便宜?
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谢钦日前表示,从2022年初到2024年6月,与从中东购买石油相比,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效益”高达140亿到180亿美元。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过去两年半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如果全改成从中东进口,那么就要贵140亿到180亿美元。而正是俄罗斯提供了便宜的石油,才让中国省下了一大笔钱。
俄罗斯人把这笔账算得这么明白,一方面,当然是在给自己打广告,希望中国等国家进一步增加对俄罗斯石油的进口。他们的意思就是:俄罗斯的石油要比中东的便宜,大家快来买吧。
另一方面,谢钦作为普京的重要亲信,他的这番话其实也反映出了俄罗斯许多政商精英的一个心态,就是俄罗斯跟中国做生意,中国是更受惠、更受益的一方,中国是占俄罗斯便宜了。
否则俄罗斯不会把账算的这么明白,也不会把话说得这么清楚,什么“中国在两年半时间里从俄罗斯石油进口中,获益140-180亿美元”,这话听着就很奇怪。显然,这种心态是有问题的。
大家都是做生意,一边俄罗斯想要把石油赶紧卖出去,找人赶紧接盘,弥补失去欧洲客户所带来的损失;另一边,在保持能源进口多元化格局不变的情况下,中国想要争取到更优惠的能源价格。
双方低调行事,各取所需,没必要把话讲得那么明白,里面的道理大家都懂:如果不是俄乌冲突爆发,西方下定决心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俄罗斯也不会那么着急找其他国家接盘,而我们恐怕也很难以折扣价格购买俄罗斯的油气资源。
不只是中国在这么做,隔壁的印度也在这么做,而且力度更大。如果按照谢钦的说法,那么这两年半俄罗斯给印度带来的“经济效益”,肯定要多于中国的140亿到180亿美元。
实际上,谢钦这个说法本身就有一定的误导性,他把中国正常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说成了“俄罗斯给中国带来了经济效益”。那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不谈,在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中国进口俄油、俄气给俄罗斯带来了多少“经济效益”?为什么不谈,如果中国不接盘俄罗斯的油气,俄罗斯又会损失多少“经济效益”呢?
俄罗斯的一些政商精英还是要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态。如果没有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仍愿意在俄罗斯被西方全面制裁的时候购买俄罗斯能源,那么莫斯科必然会遭受更大的损失——俄罗斯宁愿在边境把天然气白白烧掉,也不提供给欧洲国家,这种行为只不过是一时泄愤罢了,要知道,那每天烧掉的可是价值数千万美元的真金白银。
与此同时,因为购买俄罗斯能源,中国在冲突爆发初期也经受了不少国际上的舆论压力,并顶着被二级制裁的风险。可以说,在这场交易的过程中,双方都付出了一定的代价,而不是单纯一方占便宜,另一方单纯让利。
如果硬要具体计算所谓“经济效益”,那么中国这两年来给俄罗斯带来的“经济效益”恐怕就不仅仅是数百亿美元能够计算的:过去两年,中俄贸易额加起来超过4300亿美元,而且如今还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
毫不夸张地说,中俄这两年的合作,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了俄罗斯的国运。设想一下,如果中国跟随西方脚步,一起对俄罗斯发起经济制裁,拒绝与俄罗斯保持正常的经贸关系,那么俄罗斯能不能扛到现在,继续把仗打下去,我们或许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而这个后果就不是拿几百亿、几千亿美元能够计算的了。
在商言商。俄罗斯这两年外部环境不好,能源不好卖出去,必须要以折扣的价格向大客户们出售,这是俄罗斯无法逃避的现实。
现在中俄正在谈的中俄蒙天然气管线项目,根据俄方一些报道的说法,中国希望俄罗斯以国内价格向其出售这条管道的天然气,就像当年俄罗斯卖给白俄罗斯的天然气一样,但是俄罗斯不同意,因此协议一直没能达成。虽然这种说法没有得到官方证实,但至少可以说,中俄目前在这条管道的天然气定价问题上是有分歧的。
俄罗斯愿不愿意向中国提供我们心中理想的价格,这是他们的自由,我们也保持尊重和理解,因为协议还没有签,交易还没有完成。但如果协议签了,交易完成了,俄罗斯就不应该再说什么“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石油给中国带来了多少经济效益”,这种马后炮式的发言,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