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RISC-V在全球势头增强,但面临软硬件团队协调难题,生态尚不成熟。Linus Torvalds认为需几代处理器解决兼容问题。RISC-V在AI等领域有潜力,但缺乏芯片巨头支持,生态碎片化。长期前景看好,但需跨越软件关。
摘要由平台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来源:镁客网

取代x86和Arm,并不容易。

随着俄罗斯选择站队RISC-V,这个开放指令集在全球范围内的势头愈加凶猛。

另一方面,RISC-V虽在多个国家内都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在x86和Arm的压力之下,成长速度还是显得过于缓慢。

在一档采访节目里,Linux创建者Linus Torvalds在聊到RISC-V时,指出了该架构在开发过程中会遇到的软硬件团队协调问题。

作为背靠社区的开放平台,RISC-V拥有快速迭代和全球协作的优势,但在建立生态这一步骤上,RISC-V似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Arm架构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市场地位和商业成就,其实主要是归功于其建立的IP授权模式

这一创新商业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芯片的架构、设计与后期生产进行了分割,这才让高通、苹果、三星、华为海思等一系列实力雄厚的芯片设计企业以最快的速度打造出最强的芯片。

这一模式在早期也存在弊端,那就是ARM公司这种完全依赖IP授权的模式,需要合作伙伴全力支持并卖出足够数量的芯片,这整个生态的建设提出了极高要求。

好在ARM公司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在英特尔还没拿下移动终端市场时,就已经构建了完整的生态系统支持,反倒是x86因为过高的功耗并没有得到太多支持。

而在服务器市场,Arm就没有这么幸运。

在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后,Arm的软件兼容性和生态系统始终无法解决,直到后来应用程序和开发工具才逐渐出现在Arm上。

如今,RISC-V也面临着同样的“软件关”。

Linus Torvalds在接受采访时表示,RISC-V注定会重蹈Arm和x86的覆辙,其中一个原因是软件和硬件开发人员之间的巨大鸿沟:RISC-V 在未来会变得更加复杂,以满足市场需求,而开发人员会导致某些功能出现"我们没有想到"的情况。

“即便你以更开放的方式设计硬件,硬件人员与软件人员之间也存在差异,Verilog 与内核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鸿沟,更不用说更高层次的堆栈工作了。”

“因此,RISC-V 开发人员在面对巨大的鸿沟时,很难推进各项工作。我有理由推测当前硬件设备人员的设计内容会重叠。”

基于这些原因,Linus Torvalds认为可能需要几代RISC-V处理器才能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

最后来个总结:RISC-V生态系统仍相对不成熟,与成熟的架构相比,工具、软件仍处在发展中,不同的方案可能会出现兼容性问题

从全球范围来看,RISC-V已经在多个国家蓬勃发展。尤其是中国,有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采用RISC-V架构的100亿颗处理器中,就有一半来自中国。

这当中除了有国家博弈原因以外,RISC-V指令集自身丰富的指令集库非常适合AI、数据中心、汽车等领域的芯片,因为在出货量以及研发投入上自然不存在什么问题。

但正如Arm在服务器领域面临的最大障碍不是技术问题,RISC-V发展缓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缺少了芯片巨头的支撑

此前,Meta、谷歌,英特尔、高通等在内的芯片巨头纷纷投身RISC-V领域,一度让人看到了该架构的潜能。不过成也开源,败也开源,缺少商业化诱惑的RISC-V依然摆脱不了“备胎”身份,一些厂商逐渐暂停了RISC-V芯片,谷歌也宣布停止支持RISC-V。

因此,目前RISC-V的生态呈现极度碎片化的现状,中国本土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俄罗斯、印度等国芯片公司紧跟其后。

反倒是RISC-V最大的IP公司SiFive没有明显的技术领先优势或者说技术壁垒,甚至爆出裁员并重组产品线。

长期来看,RISC-V的前景无限,但软件关还是需要时间跨越。

(END)

本文作者:jh,观点仅代表个人,题图源:网络

举报/反馈

新浪财经

4261万获赞 318.2万粉丝
新浪财经提供7×24小时的全球财经内容服务
新浪财经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