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22日消息(记者 孙汝祥)2024年7月22日,科创板迎来开市五周年。
五年来,科创板支持573家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上市,总市值5万亿元。IPO募资9108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1581亿元,合计超万亿元。
573家公司中有34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去重后合计373家),占比65%。
五年来,得益于持续稳定的高研发投入,3成科创板公司的产品或在研项目在行业内具有首创性,6成科创板公司的核心产品或技术正在相关领域推动实现进口替代。
与此同时,科创板在股权激励、再融资、并购重组、询价转让、做市商等方面也是新进展不断,充分彰显改革“试验田”作用。
科创标杆
五年来,科创板公司积极发挥科技创新活动主体作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研发强度保持高位,创新要素加速汇聚。2023年,研发投入金额达到1561亿元,同比增长14.3%,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12.2%。
与此同时,科创板人才链加速对接,汇聚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才队伍,研发人员已超过23万人,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平均超过3成。
得益于持续稳定的高研发投入,科创板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136家次(77家)科创板公司牵头或者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0万项,平均每家公司拥有发明专利数量达到185项,中芯国际、信科移动的专利均超过万项。
作为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和“生力军”,35家科创板公司在细分行业或单项产品上排名全球第一,超2成公司排名全国第一。3成科创板公司的产品或在研项目在行业内具有首创性;6成科创板公司的核心产品或技术正在相关领域推动实现进口替代。
值得注意的是,科创板公司“关键少数”也呈现“高精尖缺”特质。超6成公司的创始团队为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人才或行业专家,近3成公司实控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近3成公司实控人拥有博士学历。超7成公司深化产学研合作,以博士工作站、共建实验室、股权投资、项目合作等方式借力高校、科研院所,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超4成公司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
当前,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集聚效应持续扩大。
其中,科创板集成电路领域上市公司总数达114家,占A股同类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涵盖上游芯片设计、中游晶圆代工及下游封装测试,形成上下游链条完整、产业功能齐备的发展格局。
生物医药领域上市公司总数111家,重点介入癌症、艾滋病、乙肝、丙肝等治疗领域,已成为美国、香港之外全球主要上市地。
改革先锋
在支持企业上市方面,科创板充分体现了制度包容性。五年来,科创板已支持54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20家第五套标准企业上市。截至目前,已有19家未盈利企业在上市后实现盈利并“摘U”。
五年来,科创板在股权激励、再融资、并购重组、询价转让、做市商等方面也是新进展不断,充分彰显改革“试验田”作用。
助力科技人才不断向科创板聚集,创新精神及创业热情得到进一步激发。截至2024年6月底,共397家科创板公司推出626单股权激励计划,板块覆盖率达到69%,涵盖董事、高管、核心技术人员、核心业务人员合计近10万人次。
持续拓宽企业融资方式,引导板块公司将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截至2024年6月底,共有221家次科创板公司推出再融资方案,合计拟募集约3132亿元。133家公司再融资注册生效,其中19家公司通过“小额快速”机制高效解决资金需求。
鼓励科创板公司高质量产业并购重组,引导科技创新领域资源整合、产业链协同发展。截至2024年6月底,共有15家公司发布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案,1家公司发布发行可转债购买资产方案。华兴源创等7家公司已完成并购重组,实现技术优势互补,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创设独有的询价转让机制,实现风险投资人与长期投资者有序接力,减缓市场冲击。截至2024年6月底,共78家科创板公司124批股东完成询价转让,总成交额达540亿元,私募基金、公募基金、保险公司、QFII等专业投资机构为股权的主要受让方。
引入做市商制度,增强板块流动性,促进科创板公司定价效率提升。截至2024年6月底,17家做市商累计完成626只股票备案,覆盖232只科创板股票,板块覆盖率达到40%。(央广资本眼)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